首页 大明:靖难刚成功,老朱复活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1章 真正的帝王,小学生朱元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事情就是如此的简单,既然大明官员的俸禄够,那么,大明的官员为何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搞贪污呢?

这个结果,好像只有一种解释,大明的官员就是喜欢贪污,大明就是吸引这些贪官污吏,就是产这种坏逼。

但这可能吗?

林子大了是什么鸟都有,但是,林子大了里面都是坏鸟,这显然不对。

若事情真是这样的话,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无他,大明的官员十之七八都贪,那显然是大明出了很重大的纰漏。

“别想了,是不是俸禄低,提升俸禄一段时间,看看贪污问题有没有得到改善,不就行了。”朱允熥摆摆手,轻声道。

“好,那就看看!”朱元璋点点头,继续道:“咱们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商贸改革,你知不知道,咱们大明的根本是田地?你现在放开了经商,到时候钱可能多了,但到时候可能会导致人人都想经商,导致田地荒废。”

“提升官员俸禄和商贸改革,是不是蒋瓛告诉你的?”朱允熥忽然道。

朱元璋闻言神情一愣,点点头道:“是啊,怎么了?”

“没怎么,就是蒋瓛既然告诉了你这两件事情,应该不会漏了另外的一个吧?”朱允熥淡淡道。

“你还真要给老百姓免税,还要给他发钱?”朱元璋满脸的不可思议。

他是底层百姓出身,自问对百姓已经够好了,但即便是如此,他也从未想过要给天下的百姓免税,至于给老百姓发钱,那更是连一星点的念头都没有过。

“怎么了?难道不可以吗?”朱允熥反问道。

朱元璋面色凝重,道:“允熥,你不要瞎胡闹,给”

“请太祖称陛下!”朱允熥淡淡道。

“啊?”

一旁,徐妙锦闻言神情一呆,下一秒,伸手拉了拉朱允熥的衣服,对着朱元璋微笑道:“皇爷爷,陛下他和你闹着玩的。”

朱元璋一阵沉默,继续道:“税收是朝廷收入的一大进项,而且,之前你不是说了,咱们大明没有任何人不交税、不纳粮吗?”

朱允熥抬头看向朱元璋,一阵不语,道:“难道让百姓的日子,稍微过得好一点,不行吗?他们辛辛苦苦的支撑着大明,难道就不能让他们的日子过的稍微好一点?”

“好人,就应该被剥削吗?”

底层百姓或许也会有算计,或许也有一些各自的小心思。

但是,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上,中原大地上的大多数的百姓,他们都是朴实的,所求不过是一日三餐、老婆孩子热炕头,仅此而已。

朱元璋沉默不语,他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朱允熥的话。

曾经,他也是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他知道百姓的心酸和不容易,他知道每天饿肚子的感受,他也知道底层百姓简单朴素的追求。

曾经,那也是他心心念念的期望啊!

若是能够一日三餐吃饱,老婆孩子热炕头,他绝不会去想着造什么饭,甚至谁拉他造反,他还会去向官府举报!

“陛下.”徐妙锦抬头,目光怔怔的看着朱允熥。

这一刻,她在朱允熥身上感到到了一股无穷的魅力,甚至,她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这才是帝王该有的姿态!”

帝王,临坐九天。

俯视山河万卷,一怒而伏尸百万,但帝王的柔情和光辉,也能均匀的落到每一个子民身上。

朱允熥目光看着朱元璋,继续道:“知道我为何要进行商贸改革吗?其目的就是想要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让他们的日子能够过得稍微好一点,重农抑商,说的好听,但是,真正给到百姓的好处是什么呢?”

“地位高?呵呵,无权无势的百姓,你给他再高的地位,又有什么用呢,能让他填饱肚子吗?还是说能够让他有什么好处?”

朱元璋面色平静,沉声道:“之前你一直说,咱没有将自己当成一个皇帝,但是,在百姓的这个问题上,咱自认为将自己当成了一个皇帝,重农抑商确实对百姓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咱也知道百姓苦,但是咱没有办法,谁让田地是国本呢。”

“所以,就苦一苦百姓呗?给他们画一个地位高的大饼。”朱允熥道。

朱元璋摇摇头,道:“不是大饼,咱确确实实提升了百姓的地位,他们有话语权。”

朱允熥看向朱元璋,道:“你说对了,是你提升了百姓的地位,让他们有了话语权,但是,你能保证大明的每一个皇帝,都能提升百姓的地位吗?一旦有一个忘记了百姓,那么,百姓还有话语权可言吗?”

朱元璋张了张嘴,他很想说百姓的话语权是朝廷给的,但是,朝廷除了皇帝之外,那些官员会给百姓话语权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毕竟,谁愿意给敌人递上一把刀子呢!

百姓有了话语权之后,官员可就要接受他们的监督了,一个不好就会被绑起来发送到京城来。

哪个官员会这么蠢?

即便是有那么一两个,他们很快也会被其他人给排斥,导致丢官罢爵。

“所以,重农抑商给百姓的地位,就是一个谎言,也正是因此,历史上所有王朝的末年都是同一个情况,那就是百姓活不下去了,开始造反。”朱允熥继续道。

朱元璋目光怔怔的看着朱允熥。

此刻,他已经不再是心中难受了,而是非常期待朱允熥继续往下说。

在他的眼中,朱允熥此刻的言语,那都是治国名言。

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在朱允熥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商业贸易,万一收不上钱来呢?”朱元璋有些担忧。

他是农民出身,根本不懂商业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钱财流动。

他只是看到了元朝灭亡的时候,海外的贸易还无比的火热繁荣,就下意识的觉得元朝的灭亡与商贸有关,因此,直接将其一杆子给打死了。

历史也清清楚楚的记录了。

朱元璋这个人非常厉害,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朱元璋在搞钱方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彩的点。

当然,不可否认,这有一部分重农抑商的原因。

但是,如果朱元璋真的很会生钱的话,大明洪武就不可能会缺钱,即便是朝廷缺钱,皇帝的内库也绝对不可能缺钱。

对比起朱元璋,朱棣显然就比较会搞钱了。

虽然朱棣更亮眼的地方在于打仗,但朱棣搞钱的能力,也是非常强悍的,虽然其中有姚广孝、朱高炽、马三宝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是朱棣搞钱的能力还是能够一览无余。

历史向来都是以结果论的,朱棣在位期间,大明财力肉眼可见的充沛,这是不争的事实。

你说朱棣不会搞钱?

要明白一个事情,朱棣是皇帝,任你说的天乱坠,在他的统治期间,大明国库充盈,朱棣都绝对是最大的因素。

另外,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打的那是仗吗?打的那是钱!

朱棣一个马背上的皇帝,常年四处征战,他会不知道钱财的重要性?

他能南征北战,那背后是有着巨大的财力在支撑着。

而且,历史上永乐时期,大明百姓的日子,那真是肉眼可见的好。

有钱四下征战,还能发展好民生,这生财的能力绝对是不弱的。

“哈哈哈!”听到朱元璋的询问,朱允熥忍不住一阵大笑。

“怎么了?咱有说错什么话了吗?”朱元璋满脸的莫名其妙。

不过,心中虽然十分疑惑,但他知道,自己说的话肯定非常无知。

“陛下!”徐妙锦有点看不下去了,伸手拉了拉朱允熥。

朱允熥止住笑声,目光看向朱元璋,道:“一个问题,那些商贾一个个号称富可敌国,你是看不到是吧?”

任何朝代,发展经济的最好办法,永远是经商。

只要能够打造出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好一个好的商圈,那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钱财。

相较而言,税收那点钱,在商贸上面,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重农抑商的时代,为何有那么多号称富可敌国的商贾,说白了,他们垄断了行业,并且从中攫取到了巨大的利益。

换个思想,若是商业百齐放呢?

历史上,文化最爆炸的时期,乃是百家争鸣。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