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觉罗氏害羞地低下头,微微一笑,若华看见她不经意撇了榆氏一眼,泪痕未干的榆氏撇撇嘴,露出一副不服的神情,但转瞬即逝。这一幕看得若华在心里直呼领教了。
阿玛向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是我大清战神。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若华用这一套对阿济格却丝毫不受用:
小五甜羹吃多了,嘴真甜啊!
说罢笑眯眯地看着她,若华脸上的笑容逐渐僵硬,她今天吃的是劳亲的闭门羹!阿济格这样一副我懂的模样,仿佛在说,你整什么幺蛾子都没有用。一家人在一会哭一会笑的奇怪氛围中吃了晚餐。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过后,便回了各自的房里。
第二天,西林觉罗氏组织大家早早地起来与阿济格辞别,若华虽然对阿济格没甚感情,但她很明白自己的身份,身为女儿,于情于理,阿玛出征她必须出来送送,这样才不会让人嚼舌根,即使她现在很困。
正式的践行仪式在午门,顺治也在那里。阿济格一刻也怠慢不得,在家匆匆和一家老小寒暄了几句,便朝午门走去。这样的离别场面,英亲王府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以榆氏为代表的悲春伤秋派小妾看着阿济格的背影,眼泪又漱漱地流了下来,几个不得宠的小妾打着哈欠,只想着那几个赶紧将戏演完,大家好回去睡觉。
西林觉罗氏白眼一翻,走到榆氏面前,道:
行了,别装了,大家都散了吧!
说罢大家一哄而散,该干啥干啥,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榆氏抹掉眼角的眼泪,但任然装作很悲痛的样子。
若华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便跟在西林觉罗氏后面,低声问道:
额娘,阿玛出去了,那我是不是可以
我是不是可以去木兰围场打猎了?若华在心里如是想。但西林觉罗氏昨天就被阿济格下了死命令,不许若华去木兰围场。
你这小妮子,身体才刚好,就闲不住是吧?
其实西林觉罗氏和阿济格不同,她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可能是满族女人的原因,相较于刺绣女工,西林觉罗氏更喜欢骑马射箭,她的亲女儿性子很完美地随了她。
你让我去吧,那明珠我从来没见过,我你跟阿玛还不是打猎的时候认识的。
若华的这一句深深打动了西林觉罗氏。因为若华知道,西林觉罗氏与阿济格在科尔沁相识。那时正赶上蒙古的那达慕大会,草原的风阵阵吹来,西林觉罗氏哼着一段蒙古长调,风声与少女的歌声合二为一,空灵而悠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阿济格就是那闻者......他的眼睛比晚上的篝火还要明亮炽热,就是那一瞬间,西林觉罗氏想与他厮守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