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带着八万湘军,沿着长江一路奔向了南京。
路上果然如同他和幕僚们所预料的那样,太平天国虽然没有放弃那些占领的城池,但也抽出了大量的兵力回援南京城。
所以他们这大军过境,无人敢挡。
距离南京越近,曾国藩收到的消息就越多。
“什么?赵无极刺杀了杨秀清?独闯五万太平天国精锐防守的丹阳郡城,于众人眼前枭首从容离去?”
“什么?赵无极杀了琦善,占了江北大营,改建制状元军?”
“什么?赵无极找外商收取厘金,为此还占据了外商的仓库区?”
“什么?赵无极打败了五千多国联兵,其中还有英、法、美三国?”
“什么?赵无极又打败了五千多国联兵,这一次更是一个死伤都没有,就俘虏了四千多人?”
“什么?陛下降旨要杀赵无极,赵无极把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给抓了?”
“什么?赵无极反了?”
要说曾国藩和一众湘军高层的心情,那真是大起大落啊。
湘军倾巢出动,想要去跟着赵无极分一杯羹,自然会提前派出信使,毕竟曾国藩自己也不能保证,他和赵无极的些许缘分,真的能够让赵无极愿意分给他功劳。
而且,湘军能够带给赵无极的资源,赵无极也不一定会放在眼里。
信使的速度比大军要快了不少,所以曾国藩也得到了赵无极的承诺,这才让湘军的速度加快了许多,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了全速行军的程度。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世事变换如此无常。
好好的一个奉命大将军,战无不胜平叛有功,眼看就要位极人臣了,怎么突然就反了呢?
“终究是还是满人的天下啊。”
这句来自于幕僚的感慨,让曾国藩回过神来,也真正的明白了朝廷如此对待赵无极的原因。
不仅仅是因为赵无极惹了西方诸国,毕竟赵无极是打赢了的。
而且曾国藩之前并未参与过和西方诸国的战斗,仅仅是从他自己的湘军,对比清廷八旗军、绿营的战斗力来看,他也觉得西方诸国虽然很强大,但也不是不可战胜。
天时地利人和,清廷这边可以说都占全了,却被西方蛮夷欺负到了头上,类似于曾国藩这种有识之士,有抱负心的人,也早就对此非常不满了。
所以,还是归根结底一句话。
“赵无极之罪,在于他是汉人。”一个幕僚双眼明亮,语气不同于其他人的沮丧、错愕,而是略微有些激动的说道:“而我们,也都是汉人。”
这句话又说到了重点。
赵无极这样的功勋,清廷都敢说杀就杀,而他们这些掌握了兵权的汉人,还没有什么功勋,那清廷又会如何对待?
好一些的结果就是卸磨杀驴,坏一点的结果,那就是和赵无极一样,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
相比于赵无极这样的孤家寡人,他们可都是有家有口的,就算是不被灭族,仅仅是抄家之罪,也能够让他们再无翻身之时。
“朝廷不会找我们的麻烦,特别是赵无极反了之后。”有幕僚懂了刚才那个幕僚的意思,但持不同意见的说道:“太平天国、赵无极,还有肯定已经被惹毛了的西方蛮夷诸国,势必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我们有八万大军,又已经距离南京城不远,还可以随时沿着长江北岸去扬州、松江府……大人,朝廷必有封赏,说不得,您就是下一个大将军啊,加封文渊阁大学士、兵部侍郎也不是不可能。”
大将军,可以说是清廷武将的极致。
再算上曾国藩原本就是文臣,可想而知在清廷之中地位有多么高了。
然而刚才语气激动的幕僚,却呵呵冷笑了一声,语气嘲讽的问道:“然后呢?”
想到他刚才说大家都是汉人,再联想到赵无极的境遇,曾国藩内心突然有了一种他非常陌生的想法和冲动。
以他忠君爱国之心,前半生从未想过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但结合时局,也完全不奇怪。
此时的曾国藩,还不是那个剿灭了太平天国的清廷大功臣,缺乏了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彻底决定放权给汉人的清廷,不遗余力的封赏,曾国藩虽然还是曾国藩,但却不是那个曾国藩了。
不过此时只是产生了这种想法。
幕僚和湘军高层们继续讨论了起来,最终决定就近安营扎寨,先观望观望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