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的目光在宣室殿内扫视了一圈,也没能发现期待中的那个少年的身影,无奈,只得摇摇头,将目光投向殿左侧比较显眼位置的董仲舒,沉吟道:“董卿,数日前汝上疏奏,于朕言宿麦轮种之便,并献宿麦轮种之策…朕亦深以为然!
董卿可否与诸卿分说一二,使之诸卿也听一听汝等,宿麦轮种之法?”
“唯!”听到天子终于提到自己了,董仲舒不禁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整了整衣冠,躬身对天子拜了一拜。
而后,董仲舒长身而起,环视众人,缓缓开口道:“月余前,吾与徒行于乡野,至新丰戏乡,偶见一小郎…...于是,便向天子举荐张小郎,并献宿麦轮种之法于陛下!”
董仲舒简单的将遇到张然,并举荐张然的事情,向众人讲述了一下,没有说太多,只是廖廖几句诉说了一番大致经过。
然后,这才不慌不忙的从袖口中取出一束竹简,向天子躬身拜道:“吾与小郎商议数日,共作宿麦轮种之法数言,今呈于陛下,请御览!”
“善!”天子微微颔首,并吩咐左右道:“去,将董卿之疏奏,取来于朕一观!”
“唯!”刘彻身旁的宦者闻言,连忙躬身应诺,并疾步来到董仲舒面前,将竹简接过来,捧着呈给天子。
刘彻在拿到竹简后,随意瞧了几眼,便又对左右吩咐道:“将此疏,呈与丞相及诸卿一观!”
其实董仲舒疏奏的内容,刘彻早就看过了,刚才那番举动,也就是走一走过场而已,这是皇帝与臣子之间互动的必要流程,也是一种朝会的基本礼仪之一。
礼不可废,也必不可少!如此,方显此议题之郑重。
疏奏只有一份,能够有资格观看的也很少,在场的几百人之中,唯有三公,九卿等两千石以上官员,才有资格看一看,而决定权也同样在他们以及天子手中。
在看完这份疏奏后,丞相公孙弘不禁长叹一声道:“嗟夫!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乃因其有轮种之便,一岁可得麦与粟两季,谷物之收而倍之!臣诚以为此策乃大善!”
说着,公孙弘便对天子拜道:“臣愿陛下幸诏于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以解黎民之困,丰天下之仓廪!”
公孙弘说完后,天子微微一笑,并没有作答,而是将目光投向其余的数位公卿,耐心等待着他们的答案。
很快,大农令郑当时也看完了疏奏,并对天子拜道:“董公及禁圃丞张然之策,乃利于国事,臣愿领命,于关中至中原各地,推行此宿麦轮种之策!”
“臣附议!”大农丞桑弘羊也随之出列对天子奏道。
不过,与公孙弘以及郑当时不同的是,桑弘羊似乎对于献出此策的张然更加感兴趣一些,他随后又对天子奏道:“臣观此宿麦轮种之策,蔚然惊叹,深以为绝妙!不知禁圃丞乃何人?吾欲睹其颜!”
桑弘羊自幼入宫,随侍天子左右,乃天子东宫时伴读之一,虽职位不高,但深得天子信重,乃天子刘彻真正的心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