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听得真真的,奶奶给大姑做红烧肉了。说话的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模样。
他刚和小伙伴耍完,准备回家喝口水,正好在门外听到了奶奶和姑姑的对话。便急忙去村口守着,等爹娘回来,第一时间告诉他们。
此时杨家的小孙子杨爱民指着远中的二人兴奋的大声喊道,我还听到大姑把红烧肉分给别人吃了。
说道这里,杨爱民又有几分生气,他都好久没吃红烧肉了呢。奶奶给姑姑吃肉,姑姑给外人吃肉,就是没人给他吃肉。
院子里,杨母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杨翠芬的脸色也有几分不好看。
第106章
杨家所在的李家庄离着顾家村不过二里地。与这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一样,杨家日子过的也很寻常。
尤其杨父去世的又早,那些年杨母又当爹又当妈,才把几个孩子拉扯大。
曾经杨母也不过一介普通妇人,哪里撑得起这么重的养家糊口的担子,那些年若不是有乖巧贴心的大女儿相帮,她也不知日子会如何。
时人大多重男轻女,认为儿子是养老的保障,闺女不过泼出去的水,但她从来不这样认为。
对这唯一的女儿,她心疼的很。
所以当得知女儿被欺负了时,才那样的悲伤难过又无能为力,只得煮了碗肉宽宽女儿的心。
她自以为做的隐秘,谁知道......
杨家正房五间,东西两侧是厢房。
在给小儿子娶了媳妇之后,杨母便主动从正房搬出,住到了西侧的厢房里,把正房分给了两个儿子们。
此时看着突然归来的大儿媳,杨母站在西厢房前,神情格外的慌张。
门口处,大房的儿媳朱兰香一脸讥诮的瞪着突然上门的大姑子,呦,她大姑来了啊。得好长时间没来了啊?
杨翠芬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心里虽然有白得了母亲二斤肉的尴尬,但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
她以往也没少给娘家送东西,弟妹脚上的那双鞋的鞋面用的布料还是她给的。
她如常的跟弟媳打了招呼。
身旁的杨母显然没女儿这么乐观,又或许是知道些什么。
她满脸讨好的瞧着大儿媳,七斤他娘回来了?你娘家那边怎么样,麦子一亩地合多少,今天干活累不累。
七斤是大房小儿子杨爱民的小名。
没想到朱兰香听了却满脸的愤怒,她一脸不善的盯着她婆婆,娘,您这是啥意思?嫌我和富贵去我娘家帮忙了?您有话直说,不用这么拐弯抹角。说着冷哼了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