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陆夏觉得在挣钱的同时,也应该多学一点东西。
若是没有一个目标,很容易懈怠,制定一个目标后,更好地系统性学习。
自考的好处就在于学习地方比较自由,如果是可以自学的科目,陆夏就不用去京城上辅导班。
如果需要辅导,才能更好的掌握科目,她再抽空跑到京城进行学习。
陆夏选择的是京城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她将自己的选择写在信中,并确定在报名最后期限八九月份左右前往一趟京城。
那个时候她也拿到了高中毕业证,可以直接报考本科。
自考的事,陆夏并不急着跟家人提起,大家现在还在等着她的高中毕业证,等拿到的时候再说也不迟。
陆夏现在忙着筹备辣酱厂的事,虽然有孟红光承担大量工作,可他毕竟没有什么经验,很多事情都想不到,现在仍处于安排他做什么,他去做什么的阶段。
还不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掌控大局。
光是员工培训和原料以及各种器具的购入,就得他忙活一阵了。
现在正是辣椒成熟的季节,需要大量采购。
可采购后该如何储存,都得想办法。
除了毛巾厂的员工,陆夏还从村子里招了五个人,不能让辣酱作坊完全被毛巾厂的工人占领。
两边的人如何协调,都是需要孟红光去思考的。
抱团是难免的,竞争也是必需的,尤其对于毛巾厂的员工来说,若是不给点压力,恐怕又会将以前散漫的毛病带到辣酱作坊里来。
陆夏现在要忙的是去玻璃厂找适合储存辣酱的玻璃罐,她以前拿的罐子都是从罐头厂拿的罐头瓶。
现在自己要建立品牌了,就得用自己的瓶子。
陆夏已经去注册商标,在大家共同探讨下,决定命名为好下饭辣酱。
直白通俗接地气,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
省城有三家玻璃厂,一厂规模最大,省里的啤酒厂、白酒厂等,都是从一厂拿的货,效益非常的好,接的都是大单子,估计瞧不上陆夏这小单子。
二厂三厂的规模都差不多,二厂目前的效益最差,跟毛巾厂一样,现在已经发不起工资了,都是隔一个月发一次,或者只发一半的钱。
三厂是最年轻的,一直表现平平,从前没有辉煌过,开放之后也没有跌落,步子走得十分稳妥。
陆夏从史亮那得到的这些消息,自从孟红光去忙碌辣酱厂的前期筹建工作,给陆夏打下手的人变成了史亮。
史亮虽然不是灵光的人,可家里人消息灵通,遇上难题也能帮他教他,因此陆夏用起来也很顺手。
史亮还长得牛高马大的,身边再加上一个陆海霞,陆夏觉得特别的有安全感。
这是三家厂子制作的玻璃瓶。
史亮还把三家厂子制作的各种玻璃瓶拿了过来,一一摆在陆夏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