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地人更熟悉这边的情况,更方便去推销,还省了差旅费。
辣酱和瓜子都是些小玩意,得一家家小店地跑,又或者找那些在街上摆摊的人兜售,这都是需要长期作战的。
若是从省城或者他们村里拿钱,人生地不熟不说,还有额外的补贴,回家也不方便。
袁志高点点头,这就是个体户的方便之处,更加的灵活。
李玉玲一直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道:
需要什么条件?
袁志高看向她,一般谈正事的时候,李玉玲都不会吭声的。
李玉玲面露忐忑:我想让我小辉试试。
袁志高一听,不由皱起了眉头。
小辉本性不坏,就是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所以才到处晃荡。
李玉玲口里所说的小辉名叫李光辉,是李玉玲大哥的儿子,也才十七八岁的年纪。
从小就是个不老实的,就喜欢到处混。
之前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只等别人退休他就能顶上去成为正式工。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机会,家里人费了多少人情才找到的门路。
李光辉却不管不顾把工作给辞了,自己在外头混,说是不想花那么多钱买个工作,他自己就能挣出一片天地。
这一闹一家子鸡飞狗跳的,她大嫂不知道在她面前哭过几回了,不知道该拿这个儿子怎么办了。
大嫂还特别庆幸,当初要是让你袁志高将儿子塞进纺织厂,现在要是闹这么一出,以后两家都不知道怎么来往了。
家里轮番上阵劝李光辉,可李光辉就是不听。
说他们安排的那个工厂,效益越来越差,而且不思悔改不知进取,里面的人都是在混日子的。
这么下去,以后肯定撑不过去。
他们还花那么多钱人,让他去那个厂子工作,这不是冤大头吗。
那笔钱用来干什么不好,非要砸在里面,干死干活这辈子都不一定能挣回来。
李家人还让袁志高去劝,毕竟纺织厂现在翻盘了,越来越好,指不定那个厂子也一样,国家还能看着不行?
这么大的厂子呢,也就这段时间被冲击,以后就会好的。
袁志高其实并不看好,可也不敢不给妻子一家面子,也专门抽出时间去劝了,可李光辉跟吃了秤砣似的,谁来都不管用。
现在这小子还到处晃悠,成天不知道在忙什么,袁志高的老丈人和丈母娘天天为这个大孙子着急。
李玉玲大哥好几次都要动手打孩子,父子俩现在跟仇人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