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人啊,在做,天在看。
云昭的儿郎都是好样的,心怀大义,计利天下,看不惯有些人表里不一,藏污纳垢的,主动献上证据,好教某些小人无所遁形,百口莫辩。
见姜太师还想开口,柳芸率先堵了过去:怎么?对于这种舍生取义,将身家性命置身事外的侠义之辈,姜大人还想报复不成?
皇儿,这种不吝其生的证人,怎么都要保护好了,否则,将来还有什么人敢微言大义,为国为民?
姜太师一噎,还张着嘴没能闭上。
御书房一片寂静。
不就是黄府有叛徒?内部人员找到的证据吗?
突然拔高了好几个档次,所有人都惊着了,哪里还敢针对?
先不管是谁,太后都这么说了,那所谓的证人若是掉了一根汗毛,姜太师都不容易脱罪。
挖坑不成,还被倒打一耙,太后上辈子怕不是属天坑的吧!
顾左右言他?哦不,是姜太师你坑挖偏了啊,太后怎么就安然避过去了呢?
皇帝回过神来:母后说的是,这人有功,该赏,若是有人敢动他,必然心虚,为了杀人灭口。
姜太师一抖,连忙找补:太后和皇上说笑了,微臣只是疑惑才有此一问,既然是证人主动提交证据,自然跟太后无关了。
微臣失言,还望太后娘娘海涵。
柳芸嗤笑:无妨无妨,哀家大人大量,不计较。
反正不只是姜太师,你们好多人都经常失言,说话不算数的时候也比比皆是。
前一刻说过的话,后一刻就能全部推翻哀家啊,都习惯了。
百官倒抽一口凉气,这满满的讽刺,他们竟然无力反驳。
仔细一想,每次太后挖坑,他们不就是在各种选择中不断反悔试探吗?
不少脸皮薄的都老脸一红,臊得慌。
皇帝:
喂喂,母后,这话打脸打得山响,还进行得下去吗?
柳芸可不会替别人尴尬,缓缓的将话题拉了回来:既然没有意义,哀家也不追究,就说回之前的事。
黄大人,根据证据显示,就算你不知情,你儿子必然知情,而且还跟黄妃你侬我侬,呵呵
当初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将黄妃送进宫的呢?
黄大人薄薄的官服早就湿透了,额头已经瀑布汗,接二连三的打击早已经让他分寸大乱,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不不是,子显不是微臣儿子
眼见这话又要反悔,姜太师觉得不妥,厉声说道:黄大人,你儿子的这个字虽然知道的人不多,可事实就是事实,岂能因为脱罪而抛弃父亲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