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桓侯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171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咳咳……没大碍!”师欢强打精神勉力说道。在率军撤出城池时,师欢曾与阻拦的周泰过了两招,侥幸逃得性命,但亦被击成重伤。

“司马,咱们现在该往哪里去?”另一名什长茫然不知所措地说道。

“裴都尉的仇,咱们一定要报!”以几个深呼吸,师欢勉强将胸口翻腾的气血压下去了一些,随即以恨恨的语气回答道。数月前,年仅刀的师欢初投军之时仅是一名普通步卒,但因其身手矫健,得到了裴元绍的赏识。在裴元绍的举荐之下,师欢才能迅速由步卒升什长、再由什长升为军司马,故而,师欢一直将裴元绍当作兄长一般看待。

“司马,咱们就剩下这几百人,该怎么做?”起先问话的那名什长不太乐观地说道。

“裴都尉在阵亡之前,已派快马前往秣陵通报敌情,只要将军得到消息,一定会出兵为裴都尉报仇的。”师欢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吟了片刻说道,“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一面派人向附近县城的弟兄示警,一面密切留意敌军情况,务必要将敌军的一举一动掌握后报与将军知晓!”

“听凭司马吩咐!”师欢虽然年轻,但统军能力颇强。在裴元绍军中深具威望。听得他的计划安排,几名什长毫无异议地齐声应道。

建安六年八月十六日晨,火红的朝阳逐渐驱散了秋日的寒意。6600余名江东军成前后左右中5个密集方阵,整齐地排列在太平县西城外,阵中旌旗猎猎招展,鼓声隆隆震鸣。

中军,一座小小的土台上,驻马而立地周瑜一袭银白轻甲。头顶狮心红缨战盔,棱角分明有如刀削的英俊脸庞上散溢着仿佛与生俱来的从容自若,沉静如林的气度让周遭的士卒军心大振。

“都督,是否要开始攻城?”陈武策马来到土台旁,朗声向周瑜请示道。

“张飞援军出现了吗?”没有直接回答陈武,周瑜淡然反问了一句。

“……”陈武摇了摇头正要答话,却被突然从南面响起的牛角号声打断。

“来了……”周瑜神色微微一动,立即拨马扬首南顾——在南面微微偏西的方位,一支兵马迅速地朝江东军的战阵接近了过来。凭借多年来积累地丰富征战经验,周瑜很快就判断出敌军的人数大约在刀D人左右。

“传令。命中、右、后三军结玄襄之阵。迎击南面敌军!”周瑜沉声向身旁的号角兵下令道。

“嘟~~嘟~~!”号角兵迅速将周瑜的命令传向全军,与此同时,土台上的司旗士卒也用力地将令旗挥舞起来。

“子烈。你速回阵中指挥军士迎击敌军!”

“是,末将告退!”陈武向周瑜微施一礼后,迅速策马离去。

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到周瑜的将令的中、右、后三阵江东军,迅速且队列丝毫不乱地运转起来——三阵士卒打破原先的阵列,散成无数个小方阵,这些小方阵相互策应,又合并为一个大阵。以弓弩手在前,戟兵居中,长枪兵列后。刀盾兵为两翼,形成了攻守兼备的玄襄之阵。(注:玄襄阵是多兵种混合协同地阵型,讲究一浪接一浪地攻击,威力颇大。但因过于复杂,除非是训练非常有素,否则难以运用自如。)

待江东军的阵型转换完毕之际,对方的兵马也已经进逼至相距不足500步远处,眼力颇佳地周瑜已能够遥遥地看清敌军前队那杆迎风招展的暗绿色战旗上的名号:字分上下两行,上书“汉征虏将军”;下行只有一个字。一个斗大而张扬的——“张”。

张飞,你果然来了……

“止步!”我勒住乌骓,高举手中丈八蛇矛,沉声喝道。

几乎在同时,虎枪、狼牙二营近2000士兵停下了前进的步伐,动静之间仿佛浑然一体。

“难缠的对手!”顾望着前方严阵以待、肃然生威的敌军,我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敌人的阵型设置得颇为精妙,从正面进攻,无论是虎枪营或是狼牙营,恐怕都得付出很大代价才有可能突入敌阵,而且若不能一举将敌击破,还极有可能陷在阵中。

“周瑜?……”在敌阵中来回地巡视着,忽的我的目光定格在了一处——约500步远、一处地势稍高地地方,显眼地矗立着一杆深红色大纛,纛下一骑白马,马上一将银盔银甲,在朝阳的映照下折射出银白色的光芒,天地间的灵气光华仿佛尽皆聚在他一人之身。

尽管从未见过此人,但直觉告诉我——他就是周瑜,那个江东军中最危险的人物!

“若能一举将周瑜击杀或是擒拿,非但丹阳之危可解,而且对日后夺取整个江东也将会有极大的稗益!”心中一动,我仔细地观察起战场地形以及敌军的列阵情况来。但不多时,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放弃了这个极其诱人的想法——实在是无机可乘!若是有风骑营在此,或许还有一丝可能……仅凭我一人单骑突阵,那上千人的弓箭手就是一个足以致命地障碍。

第171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