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折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6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虽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陆家和崔二娘送的布料的价值,可那布料是按市价算的啊,后边如果从陆家手上拿货的话,布就有四五成利,再加上工费,就是给崔二娘分成后,十二两银子也能赚到四两左右。

半个月赚四两啊,这是什么概念?

柳晏清在县衙做捕快,年头到年尾也就是赚十两饷银,而她和两个儿子在家里种地,一家四口,一年除去日常开销吃用,交完各种税费,也就只能攒下十几两。

现侄女儿半个月就赚了四两?一个月八两?

一年……那不就近百两?

卫氏有些懵。

作者有话说:

提前写出来啦,就提前发好了。

今天仔细查了一下古代各种布料的宽幅和长度,又查了一下汉服用料,其实古代布料是比较窄的,因为受限于纺织机器的原因,一般是两尺二的门幅,细棉布一匹60尺,也就是20米,绢差不多只有40尺,大概13.3米,这样子的话,给瘦的姑娘做衣服,细棉布一匹也就够两身裙裳的面料,绢差不多就是一身,我不会做汉服,也是在百度各种查资料,如果不对请忽略我。

感谢在2022-04-26 00:12:25~2022-04-26 18:00: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踏雪寻梅 20瓶;看小说 10瓶;拖拖 2瓶;23207703、mand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0章

柳渔心中的震动一点儿也不比卫氏小, 她想过自己用心做的衣裳应该能好卖,可她没想过六套衣裳三天就都卖完了。

哪怕知道这是碰上了大客户,是偶然, 可这也足够证明她做的衣裳确实极得认可了。

而且柳渔想得更多一层,这半个月时间十来天都花在制衣上,真真挂售只有三天,如果铺子真的开起来,有几个绣娘一起做衣裳,每日营业,哪怕没有碰上这样的大户, 半个月想必也不止四两的利润。

柳渔看着那两锭银子,心跳不可抑制快了起来,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热血沸腾、欣喜和安定三种情绪交织揉杂在一处的感受, 不单纯是因为金钱,而是因为她终于有了靠自己立身于世的能力,也真真正正触摸到了陆承骁曾为她描绘出来的——那个全新的世界。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