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折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3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送布的队伍,就从柳家一路排出了好远,引得瞧热闹的人围了不知多少,又有问询的,一时柳家的门进出都难,全被堵了。

而院子里,布送进来先放到大桌上查验质量成色,抽查尺头可足,验过无误,才由柳晏平那边上账,另给出一张收布多少,款项多少未结,由柳晏平按下指印的条子,待他们从两浙回来,村民便凭这条子来拿钱,验布这活计要细致,这当口便是卫氏也出来帮忙了。

而留下的布,便由柳晏安搬到外院特意腾出来的两间屋子里。

这般收布,有成色好的,自然也有成色不那么好的,有聪明的会抱一匹先来问问,也有那心里有数,却还是想把布卖出去的,问都不问,先送来再说。

碰上这样的,不收其实是件得罪人的事,好在柳晏平颇会说话,只说这回是本钱不多,不敢带太多货出去,也是第一次行商,自然要谨慎些许,待熟悉了行情,上品有上品的价,中品有中品的价,往后都可做得,又是拱手作揖,请叔伯们原谅则个,若有机会,下一趟再合作。

村里这许多人看着,布料到底怎样,是不是上品,大家也都有数,来村里收布的布贩也会验成色,都是走熟了流程的,柳家出的是三百三十文的价,可没有强要人家高价收中等布的道理,明面上倒也都客客气气,没出什么龃龉。

还在观望的,见柳家这一趟果真只收好布,也就干脆不来讨那没趣了,自然,也会有人嘀嘀咕咕说些没有现钱还那么上赶着的酸话,只是无人理会罢了。

这收布足持续了三天,在柳晏平坚持高标准验布的情况下,第一天只收到五百匹不到,至第三天下午,交过布的那几十户人家又各织出几匹来,凑了一凑,才算是收足了六百匹布。

柳晏平也不敢耽搁,当天就往县城跑了一趟,与陆承骁碰了个头,陆承骁从织坊定的货也能交了,原是正要去找柳晏平的,碰得可巧。

两相一商议,次日一早就可出发往袁州去,柳晏平问起船只之事,陆承骁已是寻好,与前番几人往袁州去时载人的小船不同,这船颇大,能载一千多匹布的船。

船只极其重要,贩运布匹不比瓷器,防潮防水是第一等大事,那是半点轻忽不得,领着柳晏平去码头看过,与船老大商议好明天一早织坊在码头交货,再沿河往溪风镇去,在溪风镇码头接柳晏平的那一匹货。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