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儒神在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8章义之文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在司徒明五人逃走之后,苏毅问道,“若是他人受到严重的威胁,不知道先生是否会出手?”。

学海守护者大概未曾想到苏毅会问出这样的话来,也没有想到苏毅敢问出这样的话来。

他微微一愣,随即说道,“那是当然,规则之内的事情可以发生,规则之外的事情则是绝对断绝,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向是我儒家行事的准则”。

“多谢先生告知!”,苏毅说道。

这位学海守护者没有再多说别的,随即便彻底没有了动静,苏毅估计对方已经离开了。

苏毅没有立即进行凝聚文胆。

而是观察着手中的进士文宝。

也就是这张黄金书页。

书页上面,以极其漂亮的小楷写着一首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正是之前司徒明吟诵的战诗,不过以他的文位而言,最多也就只能吟诵出来第一句诗而已,若是他将整首诗吟诵出来,那么这件文宝的威力将会更为强大,苏毅早就被击溃了。

这首诗叫做《望月怀远》,而这文宝则是叫做《望月贴》。

何人锻造而成,暂且不知,苏毅用自己的文气祭炼了一遍,望月贴这件文宝,便彻底属于苏毅了。

苏毅将望月贴暂且收了起来,随即便盘膝坐在悬崖之前,开始吟诵《鱼我所欲也》这篇圣贤文章。

随着苏毅吟诵《鱼我所欲也》,苏毅顿时便感觉到,自己与这位先贤显影竟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这种特殊的联系可以视之为一种十分特别的共鸣。

而这种共鸣,则是可以让苏毅更好的去理解义之道。

其实真正说起来,义并非孟子所创造,但为什么提到孟子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义之道呢?

而儒家也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典故?

这是因为,孟子将义之道发扬,让义之道拔高到了五常之一。

当苏毅开始领悟义之道的时候,苏毅忽然发现,他出现在了一座神秘的世界之中,这是一座殿宇,殿宇之中有无数的书籍,而在对面,则是盘膝坐着一名儒服男子。

那儒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苏毅看到的儒门先贤显影。

儒门先贤显影,为苏毅讲解义之道。

首先从道德这一方面来讲解义之道。

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环绕“义”的概念作了交集。

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

半圣朱熹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

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由此可知,儒家强调主体性与实践性,只强调理论或者只实践显然都不可取,需要结合起来。

所以义既内敛为行为主体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播种下道德文明的基因,又外化为主体行为的品格,把义由抽象的价值准则贯穿到日常生活和个人行为之中,拓展了伦理道德实践的空间。

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身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半圣子贡曾经说道:“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

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

这是告诉人们,所有道德行为都源自于人的本性,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做到,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于是孟子写出了《鱼我所欲也》来阐述自己对于义的看法。

同时又将“羞耻心”上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朱熹解释:“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

这说明羞恶之心是一种情感意识,是一种防范错误的意识,能够促使主体控制自然欲望和负面感情,不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同时,孟子希望人们能够把人性的善端“扩而充之”,发扬光大。“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性之善扩而充之,包括对己和对人的内容。对己是彰显人的本性,不断完善人格,否则就是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苏毅聆听着这位儒道先贤的讲解,这位儒道先贤不光从人性,善恶,羞耻心等方面讲解义之道。

还从人格,敬长,灵魂等等方面,来阐述了义之道。

苏毅原本以为自己对义之道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听了这位儒道先贤对义之道的解读之后方才知道,

越听越感觉义之道真是博大精深。

之前对于义之道的理解,简直就像是沧海一粟一样。

而如今,听到这位儒门先贤的讲解之后,苏毅甚至感觉自己的精神都得到了极致的升华一般。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

义之道开始凝聚文胆。

文胆很特殊。

乃是一种意志,一种思想,一种大道。

人有两海。

分别为丹海,文海。

妖魔修丹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