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机道士在大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十六章 谥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中皇帝以前叫李怡,登基后改名李忱。

唐朝中期后,皇帝继位一般都会改名,原因也是为了改个不常用的字,免得因避讳的原因影响天下士人。

皇帝这时脸上微微带着笑意,似乎很享受穿上龙袍的繁琐规矩,夏季虽然炎热,但朝会还是穿得很正式,还好早上比较凉爽,旁边宫女不停地扇动巨大的扇子,让室内凉风习习。

周围没有人说话,收拾停当,一名宦官叫道:“摆驾宣政殿。”

于是前呼后拥出了蓬莱殿,皇帝坐上御辇。

只有正式朝会和大型典礼皇帝才会坐御辇,其他时候都是骑马。

郭弘也不敢说话,就跟着队伍默默走着,不一会返回宣政殿。

“陛下驾到!”

殿内朝臣早已到齐,一起端着笏板躬身行礼,山呼万岁。

皇帝落座,摆手示意平身,郭弘他们进入殿内就分列到大殿两侧。

郭弘仔细打量这间殿阁,熟悉之感油然而生。

皇帝坐在木塌上,手扶凭几,木塌在宝帐中,帐子三面挂起,背后一面落地。

凭几就是一种放手臂的小木凳,也叫挟轼,一般有三十多厘米高,上刻花鸟虫鱼,造型典雅,十分精致。

这种东西后来跟椅子合并,成为座椅的扶手。

皇帝左右手各有一个凭几,但身后没有靠的地方,只能跪坐得比较直。

其实中唐以后已经开始流行坐椅子,但正式朝会还沿用古制。

下方众臣也席地而跪,这君臣互相跪,不存在谁跪谁。

殿内都是木制地面,又铺了坐席,群臣不需要像清朝大臣那样自己带垫子。

说起来清朝人的膝盖才真是硬,跪的都是青砖。

日本沿用唐制,将这种规矩一直保持下来。

皇帝身后有两个宫女举着巨大的扇子,由孔雀翎羽制成,名为掌扇,交叉陈设,这是一种仪轨,以增加帝王威严。

大殿两侧悬挂着巨大如帆的的布扇子,有宫人不停拉动绳子,巨扇来去鼓动,让殿内保持凉爽。

殿宇很高,达到十米左右,人在殿中会倍感自己渺小,由是生出敬畏之心。

郭弘看着御座,眼睛有点湿润,几年前那上面坐的还是自己的养父。

他现在已经完全融合了过往记忆,那些记忆都是带着深深的眷恋,一想到就会引动心绪,伤心切齿。

郭弘站在右边一排后面,看向左侧为首的两个宦官,那是枢密使王元宥和左军中尉马元贽。

他盯着马元贽,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想把这些深深刻在脑海里。

这时司礼的宦官高声叫道:“有本奏来。”

……

东内大明宫紫宸殿内,皇帝正跟两位枢密使、四个宰相议事。

这是朝廷最高级别的会议,按照惯例,神策左右两军中尉虽然实权很大,但并没有资格参加,只能在殿外等候。

皇帝坐着宝座上神态安然。

这里是天子便殿,不同于明清,四位宰相都是坐着的,很像一场家庭聚会。

虽说像家庭聚会,但皇帝跟大臣之间的距离也保持在两丈开外。

殿中侍御史郑愚正在观察者宰相们,他负责随驾纠察大臣失仪,如果宰相咆哮朝廷、吐沫星子乱飞,惊扰了陛下,就会上本弹劾。

他是广东番禺人,出自荥阳郑氏旁支,家中豪富,据说童仆都穿绸衣,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中进士,是宰相魏扶的门生。

皇帝身边是八个内侍,五个护卫武艺高强,一个是管文案的内侍,负责记录,还有两名随侍,负责端茶倒水,随时听用,郭弘就是其中之一。

驸马郑颢也在一旁的书案后坐着,他是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

四位宰相正襟危坐,不存在某些电视剧里那样横躺竖卧的,否则就是殿前失仪,御史一顿弹劾,马上就会外放出京。

你说岁数大可以优待吗?

当然不行,如果生病就可以请病假不上朝,病得时间久了就必须请辞。

岁数大体弱多病还不肯请辞的,御史会弹劾他恋栈不去昏聩误国。

“张司徒病逝于任上,今日招诸位来,就是要议一议如何处置?”皇帝见众人不语,就发话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