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道:“加莱特进气道,明显在超音速性能方面更好一些,它是利用超音速激波增压原理,通过分离超音速激波,增加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压力的设计。虽然结构是要复杂一些,但是对咱们的歼十一战斗机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加莱特进气道又叫斜切面进气道,它也是在高速乘波机理论的启发下面提出的,利用了超音速激波增压原理。
在战机进行超音速飞行时,激波贴附在进气口边缘,波后突然增压的气流进入进气道,加莱特进气道通过气流经过激波后使气流减速,而经过激波减速后的气流是均匀的,这部分气流可以有效的提高进气道内部的气流性能,适合发动机的进气需要,不需要安装复杂的进气调节控制系统。
在f22战斗机的加莱特进气道内部有多派跗面层吸收孔,在进气道侧面有1个固定排气开口,可排出附层面空气。
除了f22战斗机以外,还有fa18e/f超级大黄峰战斗机也使用了加莱特进气道,不过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的进气道没有采用s形的设计,所以在前面还能看到部分发动机叶片。
在九十年代中期,f22战斗机的加莱特进气道,可以说是全球最先进的战斗机超音速进气道设计了,它能够兼顾隐身和高进气效率的要求。
所以在九十年代,无论是六一一所还是六零一所,进行的下一代战斗机预研当中,都是采用加莱特进气道。
后来bump进气道出现,无论是六一一所的歼二零战斗机,还是后来六零一所的fc31战斗机,都采用了bump进气道,这正是因为bump进气道比加莱特进气道更有优势。
这是因为bump进气道不但结构更轻,而且少了一个凹陷的深腔体结构,多了一个鼓包,所以雷达反射面积更小。
直通式进气道理论上可以获得最高的进气效率,但也注定绝不可能隐身。这是因为发动机叶片,是战斗机前向巨大的雷达波反射器,除此之外就是座舱和雷达了。
采用s型的进气道,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叶片的屏蔽,如果再加上鼓包,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中国隐身战斗机技术研究团队,在六零一所李添院士的带领下,后来就研究了bump和caret两种进气道,当然也没有实现设计应用,只是理论研究。
不过现在嘛,bump进气道已经提前让李轶给搞出来了。
bump进气道确实更隐身,因为它对照射过来的雷达波,是漫反射为主,而加莱特进气道是镜面反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