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帝要回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章 让人追随的理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早在燕无涯出征之前,就准备了许多粮食。

当然,这些粮食主要是为出征军队所准备。

一个多月时间以来,燕无涯已经打下临近落霞城的五座城池,队伍愈加壮大。

坐镇后方的程氏,就不得不考虑队伍增加,军需供给增长、人口增长、后方稳定等一些列问题。

新打下的每座城池,都必须得留有军队驻守,就会大量征召占领区的青壮入伍。

如此一来,随着青壮劳动力被抽调,老弱妇孺对农田的耕种质量必将下降。

如果再遇到灾荒,地里收成或许还不够地主阶级装仓,普通百姓也必然吃不饱饭。

军队要吃饭,要更换武器护甲损耗,老百姓同样要吃饭,要生产,不管是粮食还是盐铁,都必须得到保障,才有能力和底气打完、打胜这场战争。

这个世界,种地的百姓地位不高,战端一启,对百姓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

然则绝大多数统治者,却不会顾及那么多,他们只管从地主手中征粮,让前方军队吃饱来保持战斗力。

至于普通百姓,等战争结束再来慢慢安抚,或者暴力镇压就是,根本不会在战时,将太多精力和物资花在百姓身上。

然而王辰提出的还地于民政策,恰恰就是要将地主的土地,分给那些不受重视的百姓,也受到燕无涯决策层的一致认可。

当今的地主阶级,其实就是一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小家族,他们不事生产,仗着有地让老百姓耕种来养活他们,说是时代的寄生虫也不为过。

虽然这些地主家族支撑着一个国家赋税,但那根本不是他们的产出,只是因为他们手上有地罢了。

正常情况下,要取缔这个阶级,必将伤筋动骨,甚至引发大乱。

然而,现在本来就是战乱时期,这正是推行土地改革的恰当时机。

早在王辰提出“还地于民”和“鼓励工商”的观点之后,燕无涯的智囊团,就对此做过激烈的讨论。

然后又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将许多地主家族意见归纳总结,最终才确定推行这两项政策。

阵痛肯定会有,但长远看来这一步必须先迈出。

但王辰所提出的另一个“鼓励工商”的计划,恰好就给大部分地主阶级一个转型的机会,让“还地于民”的政策显得不那么僵硬和强势,避免了地主阶级的绝望反抗。

医院计划的出现,无异于把之前给地主阶级画的饼,变成了可以尝到的实在利益。

一个医院带动一个商圈的模式,已有人在建设期间尝到了甜头,使得落霞城附属的大多数地主家族开始踊跃投标。

等落霞城的商业发展起来,那必然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要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城池,也将变得更容易。

如此一来,要地主家族把土地交给燕无涯,以此换取商业项目,阻力又将要小得多。

粮食吃不完容易发霉变质,但经商赚来的钱,却可以随时从农民手中购买新鲜粮食,还省去了保管粮食的那部分支出。

当然,这些都是长远计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中间还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燕无涯的智囊们去应对了。

而眼前王辰提出的屯粮计划,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之前收集的粮食不少,即使现目前军队数量有所增加,也足够应对。

但是,如果出现灾荒,老百姓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燕无涯不但要争夺皇权,还得赶走入侵者,虽然背后有紫霞山和观霞山的支持,但修行宗门只是认可你争夺世俗皇权的资格,并不会给予多少实质上的帮助,一切还得靠自己去争。

上层贵族阶级受当今皇权的庇护,哪怕如今对外一败再败,他们也不会轻易改变立场,去支持一些民间势力,那样有损他们的既得利益。

这部分人是争取不来的,燕无涯也只能在夹缝里,争取人口最多的农民,以及地位最低的工、商人士的支持。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给人追随你的理由:

——要让农民有地可种,有饭可吃;让工匠有事可做;让商人有钱可赚。

不然别人凭什么追随?

但是,若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这件事是做不好的。

所幸燕无涯有王辰的点子,也有智囊团为他因势利导的出谋划策,如今看来执行得还算不错。

把人数最多和地位最低的阶层争取到,就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那么燕无涯才算站稳争霸天下的脚步,进可攻,退可守,才有继续向前的资本。

当然,如今的皇权树大根深,要推翻必然不会那么容易,而外敌入侵更是来势汹汹,要打退也不容易。

如何在夹缝中崛起,还得看燕无涯的意志、谋略、以及眼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