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三十七节 财政危机(2)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平氏负责摆平别子铜山所在的四国岛上的土豪,李慢侯提供技术支持,朱聪负责运货。开发成本三家平摊,利润三家分享。开采出来的铜,李慢侯全部按照市价买下。同样的,石见白银他也要求包销,他用市价交易,给丝绸、布匹,任何大宋货物,包括铜钱都行。

李慢侯对别子铜山寄予厚望,因为他发现,明清时期,中国王朝宁愿进口日本的铜来铸钱,而不开发本国资源,不是没有原因的。侯东的人已经在大理国找到了铜矿,不止一处。也试着开发了,可运输成本太高了。根本不划算。

朱聪找到的别子铜山,距离大海不远,很容海运。其实日本的地形,大多数地方距离大海都不远,别子铜山和石见银山一样,刚好是位于海边的山脉,站在山巅可以眼望大海。

这样的运输成本肯定不会高,这样铜钱就可以成为下一门可以盈利的生意了。一解大宋钱荒,这是多大的价值,就能从中获取多丰厚的利益。

一听是在伊予国平忠盛立刻打包票,那是四国岛上,在日本现在就是乡下地方,更加的无法无天。平氏都不屑于去争夺这里,但如果有铜山的话,那就值得跟当地土豪杀一场。

对于日本的政治和文明进程,李慢侯不感兴趣。国内的问题都一大堆,现在没心思关心日本人。他只关心日本人的政治进程是不是会影响到他的利益,甚至之前已经通知过曷懒军,那里有的是无法无天的亡命徒,一旦日本人不肯让朱聪采挖石见银山,曷懒甸的大军,就可能杀入日本。

既然朱聪通过合作摆平了,那自然就作罢。

此时草原上的大汗已经走了。只能期待来年再见。

今年对草原的消息,李慢侯依然重视,春天,追随着克烈人北迁的脚步,一支万人商队已经北上,他们打着东藩旗号,甚至有五千骑兵护卫,目的除了去窝鲁朵城做贸易之外,还打算去可敦城,跟耶律大石的人搭上线,打通丝绸之路。

通西域之后,宋国商品将面向的是无限广阔的西方市场,虽然陆路运输代价高昂,可总会有人为稀缺买单的,越往远方,收益越高。最终到了欧洲,丝绸可以比黄金更高。瓷器可以被视作宝石。

而整个西方的黄金,就能从这条丝路上流入中国,有了西域的黄金支撑,李慢侯就可以考虑一下铸造小平金了。

铸造小平银,并没有引起任何的不适,因为历朝历代也有铸造铜钱形制的金银币,从汉代开始,就有金五铢、银五铢这样的铸币,但一般不进行流通,都是用来赏赐和把玩。李慢侯是开启了银币的流通先科,以少量小平银为本金,发行大量用于流通的银票。并用东藩的税收为银票注入信用,东藩境内的税收,都是可以用小平银支付的。不过目前还不需要通过指定银票为唯一纳税货币,来强制使用。因为银票目前信用很坚挺,不需要进一步支持。

李慢侯铸造的银币,发行的银票,已经流通在东藩、江藩,甚至吴阶的西藩境内。在江北也被大量持有,在每一座淮海工作里,都设有一个掌柜,负责无限制收兑小平银。因此银票已经开始朝着无息汇票方向发展,开始打击汇兑业务了。引起了各地公所的强烈抵制,结果没能在绝大多数城市推广开来,只在经济往来密切,而且自由度高的藩镇领地内推行,也放弃了公所系统,开始在各藩镇的通都大邑开设专门的兑换所。

李慢侯已经储备了一万贯小平银,等于一百万两重量白银,印刷了十万贯银票,相当于一千万两白金,目前在各地推广顺利。不过目标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更稳定的货币体系,所以很谨慎,时刻控制流通量,很担心发生挤兑。在各藩镇流通的银票,总计不到一万贯,大多数都在东藩境内流通,必要的时候,就可以用税收来维持信用。

为了防止银票被挪用,被利用作为敛财工具,李慢侯严禁东藩府挪用银票,不允许直接用银票购买货物。每一张银票,都要有正当的方式流入市场。他借用了美联储的模式,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将银票流入市场。并可以通过债券买卖,控制银票流通量。所以导致银票已经在债券市场,成为唯一的计价货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