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得东罗马人只能不断提高年金的数量,从十万到三十万,最后终于接受契丹人的要求,答应每年给一百万金币。要是他们早答应,耶律大石也不会满足。耶律大石之所以执着于一百万金币这样的巨款,并不是他缺钱,而是没有进攻方向,他需要东罗马帝国这个出口用来释放漠北地区的高压。
幸好东罗马帝国皇帝始终小气,连苟延残喘的巴格达哈里发每年都能给耶律大石缴纳一百万金币,东罗马帝国却才给三十万,不打他打谁?
相比于东罗马帝国的小气,伽色尼帝国就太慷慨了,慷慨到大石甚至婉拒他们增加岁币的请求。现在伽色尼帝国每年给大石三百万金币,最开始是一百万,是印度的份额,接着是两百万,因为伽色尼收复了波斯南部,最后是三百万,因为伽色尼帝国吞并了波斯北部到巴格达地区的塞尔柱帝国。
伽色尼帝国甚至愿意出四百万金币,因为他们还想吞并花拉子模,已经打了两场战争,花拉子模的康里人军团,完全不是女真古拉姆的对手,已经被打的岌岌可危,靠着西辽的支持苟延残喘。
拥有印度、波斯和两河流域的伽色尼帝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帝国,绿洲地区的花拉子模怎么可能跟他们相比。以前越富越弱,可如今伽色尼帝国能通过宋商得到雇佣兵,财富就是力量。花拉子模人手里最大的武装力量,是被女真契丹人打散后,投靠他们的钦察联盟里的康里部落,不可能是精锐的女真古拉姆对手,所以伽色尼帝国吞并花拉子模不存在任何军事困难。
只是契丹人有些担心,一旦伽色尼帝国进入中亚,是不是会切断他们的商路,,最重要的,是不是会跟大辽起冲突。所以大石最后坚决反对伽色尼帝国占领木鹿、布哈拉城。而是直接派汉儿军控制这两个绿洲城市,将花拉子模和伽色尼帝国隔开。
西辽终于开始扮演中亚的宪兵角色,这被认为是西辽后来衰落的原因,因为契丹人的力量必须无休无止的投入到各国纷争中,主持公道的人总是吃力不讨好。所以伽色尼帝国越来越对契丹人不满,就连被契丹保护的花拉子模也不满,因为布哈拉和木鹿之前在他们手里,现在被契丹人直接控制了。
不满的结果是,伽色尼帝国开始购买更多的女真、黑人古拉姆,花拉子模开始勾引更多的钦察部族加入。政权形态的钦察人联盟已经瓦解,但其中的康里人、阿兰人、保加儿人、佩切涅格人等南俄草原民族,则以氏族联盟部落的形势,在夹缝中生存下来。面对强大的女真、契丹、基辅罗斯等势力,他们选择归附、纳贡、服兵役等方式获得生存权,面对花拉子模的勾引,他们不断南下花拉子模,成为花拉子模苏丹的雇佣兵。
但是投靠花拉子模的南俄草原部族只是少数,大量南俄草原民族则往西迁移,进入东罗马帝国境内。他们投靠东罗马帝国,同时也劫掠东罗马帝国。他们进入多瑙河流域,跟瓦拉几亚公国、匈牙利王国不断发生战争。
随着战争的向西蔓延,中亚地区反而平静下来。契丹人在这里的统治,十分稳定。耶律大石近十年,都一直忙于制度创建,保护契丹人的生存条件。
跟汉儿的联姻,让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契丹人终于恢复过来。大量燕云汉儿向西发展,移民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源源不断,输出的主要是壮劳力,他们以工匠、商人、官员为主。彻底解决了西辽的文化贫瘠状态,稳定了他们在中亚的文化环境。
支持大石晚年生命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让契丹人成为最优秀的草原民族,他既不想让契丹人成为汉人,也不想让契丹人继续像漠北民族那样肤浅,因为肤浅的代价是灭亡。
在李慢侯的开导下,他放下了心结。允许契丹人大量进入城市,不再拒绝城市文明,跟汉人、西域人一起生活在城市里。但契丹人控制着广袤的草原,他们依然进行游牧,他们游牧的草原中心,必然有一座汉儿建造的城市。他们春夏居住在草原的牧场上,冬季迁入城市中窝冬。
契丹人依然是游牧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游牧的范围开始以汉人城市为中心,而不再是在广大草场之间转场。过去他们的转场,是受到山川、河流等地理条件影响的,是从阴山南北进行迁移,如今则是跟城市结合在一起,是在城市内外迁徙。
半定居的环境,给了大石一个条件,让他办起了契丹学堂。契丹人的子弟,年少时在学堂里读书,成年则在草原上放牧,精英进入府学,智者成为学者,甚至可以送去齐州学宫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