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九节 新东藩(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克烈人则开始了内斗,他们的大汗不久前死亡,将部族分给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结果儿子跟叔叔立刻爆发内斗。忽儿札胡思的弟弟脱斡邻勒可汗和古儿汗爆发大战,先是脱斡邻勒战败,然后向乃蛮部借兵又将古儿汗击败。可是双方谁都没消灭对方,克烈部分裂,开始了长期厮杀。

除了这些军事行动之外,李睿集团还像好大喜功的帝王一样,热衷于兴建各种规模宏大的工程。就在对草原进行征伐之前,他们修建了一条辽东运河。

这同样是一个不从经济角度考虑的决策。因为在辽东修建运河,肯定是无利可图的。

修运河自然会有好处,但这种好处肯定无法弥补投入,就好像在沙漠里修高铁也有用,但绝对入不敷出。

他们修建一条从松花江跟东辽河之间的运河,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因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两条河支流之间最短距离就一百多公里,而且分水岭并不高,即便开山修河,用堤坝储水都不是问题。

东藩府选择的方案并没有翻越分水岭,而是在松花江干流上直接取水通往辽河干流,即便是干流取水,直线距离充其量五百里,但他们选择了一条近千里长的曲折方案,因为他们要求自流。两条河流之间,是辽阔的松辽平原,海拔低、地势平,但要保持自流,也无法采取直线方案,因此他们大量曲折迂回。

这样一条沟通辽河和松花江的水道,将东北两大水系彻底沟通的运河,对东北自然有很大的好处。但这样一条容易修建,没有技术难度的运河,却历经千年,都没人愿意修建,不是没有原因的。连清朝都没有想过修建这条运河,就是因为不划算。

修建运河,投入动辄千万,需要劳力得用十万计算,这些都不是东北经济所具备的。因此哪怕到了21世纪,中国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也没考虑过修建这条运河。

可是李睿集团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每年投入一千万贯资金,招募十万工人,计划七年建成。总投入高达七千万贯。这笔钱一百年都收不回,后续的维护成本很可能比通行费还高。对于任何一个生意人来说,这都是一笔烂透了的生意。

他们当然不是从经济上考虑,更多是考虑政治和军事。这条运河修通,将可以直接将辽河流域的物资输送到松花江,接着利用松花江水道输送到黑龙江流域,而黑龙江上游,则跟蒙古人的斡难河一带连同。到时候一条船,可以径直开进蒙古地区。

但这个理由并不充足,因为黑龙江不是一条封闭的内河,而是一条有出海口的大河。虽然出海口每年都有半年的冰封期无法通航,可内运河就不冰冻吗?东北河运发展不起来的最大原因,就是每年有很长时间的冰期。

因此这条河充其量是密切了辽河和松花江之间的联系,同时缩短了从内地到黑龙江上游的距离而已。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证明运河的价值,运河刚刚通航,东藩府就发动了对林木部族的大型战争,其中绝大多数物资,都是从这条运河输送的。否则以原来的草原商道,根本不可能支撑几十万大军深入贝加尔湖地区作战。

物资先水运到斡难河上游的不儿罕山城,在从这里走陆路翻过不儿罕山输送到狼居胥城,在从这里走水路输送到北海,只需要走三百里左右的山路,而且是已经修建的十分宽阔的,可以行使车辆的官道。

战争中这条水道体现出来的价值,战后继续发挥着作用,大量取代狐狼道陆路运输,基本上所有的大宗贸易都开始改走水道。对于东藩府来说,维持这条运河的投入,自然是入不敷出。可对于偏居大陆腹地,跟外部沟通困难的漠北部族来说,相当于激活了他们的出海通道。

每年大量物资从这里深入草原,草原上的商品又从这里输送到汉地,贸易额飞速扩张。其中的利益,对汉人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可对草原部族来说,却是巨大的财富。蒙古人跟塔塔尔人开始激烈的争夺也里古纳河的控制权,其实就是为了控制这条出海水道的上游。

修建辽东运河,打击蔑儿乞人,设置北海都护府,这些年东藩府向北方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而且没有上限,似乎要继续无休无止的向草原扩张,而他们下一步目标,则盯上了跟东藩府保持了长久友好关系的契丹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