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十二节 新西辽(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西辽东部地区崩盘,最大的原因就是西辽持续向西发展,东部越来越边疆化,控制这里的燕云豪族地位日益边缘化,让他们开始离心离德。

但他们叛乱之后,引起了西辽内部契丹人和汉儿的割裂。不少契丹老权贵,将怨气冲向了汉儿势力。同为国族,汉儿势力越来越膨胀,早就引起了契丹权贵的担忧。双方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

好在契丹人还算理智,没有做出排挤和清洗汉儿的昏招,但大量汉儿官员被罢免。整个汉儿集团跟契丹集团之间,矛盾变得日益突出。

可是汉儿始终是二等民族,哪怕他们更加富庶,后代子弟更加优秀,文化程度更高,可始终只能得到一些边缘官职,所有重要职务,无一例外都被契丹人把持。只有韩剌等少数汉儿身居高位。

契丹权贵借机打击汉儿官僚的行为,甚至引起了恐慌,大量汉儿豪族逃离西辽。东边的汉儿往东投奔东藩,西方的汉儿甚至有的往北投靠女真。

汉人人口的逃亡,导致西辽政权出现了崩塌式混乱,许多汉儿力主推行的旧政被推翻,许多行政机构陷入瘫痪。

契丹权贵对此的应对是采取高压政策,派兵在各处关隘拦截逃亡的汉儿豪族。

可是这些汉儿豪族,定居时是一方豪强,出行时是一支部族。西辽的汉儿胡化很深,尤其是最早跟随耶律大石西征西域的那些漠北军州守军,经过几代人的繁衍,一些豪族人口过万,丁口数千,半耕半牧,他们出行时,与迁移的游牧部族没什么区别。

派兵拦截这样的部族,那是会发生厮杀的,一时间西辽境内厮杀不断。更加加剧了汉儿豪族的恐慌,许多控制军州的汉儿豪族,开始武装族人,割据地方。甚至不再同意游牧在城外的契丹部落进城,关闭城门,让契丹人在城外扎帐篷。

此时哪怕东部军州的汉儿叛乱,西辽汉儿人口依然不少于契丹人。他们控制着大量军州城池,关闭城门,就能割据一方。伏尔加河到多瑙河下游一带的汉儿屯堡,很可能会投靠女真人。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的汉儿,位于西辽政权腹地,无法逃亡,他们很可能会叛乱,跟以虎思翰耳朵为中心的契丹人发生内战。一旦契丹人跟汉儿真的爆发内战,西辽政权有可能崩塌。

面对如此危局,一些老成持重的老权贵不得不出山,一些汉儿高层权贵也积极走动,最终发动了一场政变。政变的结果是,垂帘听政的皇后萧塔不烟支持他儿子耶律夷列亲政,以前耶律夷列因为汉化太深,大多数契丹权贵不支持他,让萧塔不烟不得不长期垂帘,如今看到汉儿和契丹人分裂的危机,持重派终于选择了妥协,接受夷列亲政,用来安稳汉儿人心。

耶律夷列亲政之后,韩英被任命为宰相,迅速组建了新的大辽政权,发出一份份圣旨,安抚汉儿人心。撤回那些威胁汉儿城池的契丹骑兵,虽然还是有不少汉儿豪族趁机离开,但大多数汉儿豪族选择留下,因为他们在这里拥有大量产业,作为国族,虽然被契丹人压着,但依然有大量特权,在契丹人面前他们是二等民族,可在粟特人、花拉子模人、喀喇汗人面前,他们就是国族,地位上跟契丹外帐部落产不多。

因为这些特权,汉儿在他们擅长的所有领域,将其他民族排挤了出去。原本把持西域手工业的土著民族,已经无法在纺织、桑蚕、冶铁等汉儿能够经营的领域从业。而且汉儿豪族还圈占了费尔干纳盆地大量良田,修建了水利设施,将这里建设成了不输给中原的沃野,让他们放弃这些产业,心里很难割舍。

汉儿留下了,但汉儿和契丹人之间的裂痕却出现了,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汉儿农耕,契丹人游牧,紧密结合在一起了。高层虽然勉强合作,但内斗将永无休止。除非能够彻底融合在一起,否则所谓国族,就只能继续保持这种分裂状态,直到这个王朝终结。

西辽统治者有没有意愿弥合分裂,当然有,有没有能力弥合分裂,可能有,但能不能成功,就很难了。因为这不单单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外面还有一个虎视眈眈,心怀叵测的东藩政权,这个政权会持续不断的对西辽内部的汉儿族群施加影响,绝不愿意看到西辽统治集团轻易融合两大族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