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五节 内政(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綦业的雄心壮志彻底磨灭,大燕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依然让敌对势力瑟瑟发抖,可他很清楚,如今的大燕国,看似更加强大,实际上比以前弱了。

他南下统一之前,大燕国的本土相对狭小,北方从燕云而下,有山东、淮北,然后是大宋疆土,直到岭南的两广又是大燕国土。

之前东藩府下辖的大燕国土,主要都是沿海、延边地区,人口三千多万,经济非常不错,从本土向海外延伸,北方山东直接通往大东洲,跟十二都连为一体,南方广东向南扩展,一直跟印度、大食国连在一起。当时的大燕国,拥有广布世界的港口基地,整座星球,没有大燕国商船抵达不了的地方。

当时的大燕国,面对任何一个敌人,都可以用全世界的力量去对抗这个敌人,那是一个世界大帝国。可如今,吞并了长江以北的土地,人口也终于跟南宋相当,达到了一亿,但财政盈余的不多,大量国土上,并没有盈余产出,反而需要中央补贴。

如今江北地方,连扬州这样当年跟上海并列的大城市都在萎缩,整个沿江城市都是如此,国家经济命脉转向大海的迹象明显。

以前长江之所以能支撑那么多大城市,主要是因为这条大河,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帝国的贸易命脉,可如今宋燕对峙,长江上的贸易迅速萎缩了八成,扬州的衰落,就是海洋经济压倒内河经济的象征。

海洋经济倒是没有萎缩,燕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贸易国,海贸恢复之后,无数大燕国商船开始活跃在大海上。但更多开始跟本国的海外国土贸易,跟东洲十二都贸易,跟大食国、印度贸易。跟西洲的黑人贸易。

规模还在,但利润却大大下降。一方面是一些竞争对手出现了,波罗的海联盟、威尼斯等国,都通过不同航道进入印度地区,向这里的国家提供欧洲商品。北欧的钢铁,米兰的铠甲,已经开始蚕食东亚产品的市场。燕国商人要夺回市场,就必须压价销售。另一方面,则是成本大大增加了。宋燕对峙,两国依然在向海外出口商品,但是两国之间的沿海贸易变得萧条,大量沿海中小海船无法驶入对方的港口。燕国商人要想装载宋国货物,只能经过中间商采购,利润被削了一道,成本大幅度增加。

大宋海商也是如此,从过去经营万国货物卖给万国的模式,转向了主要跟自己的海外领地贸易。虽然失去了东洲东岸地区,但宋国开发的大南洲(澳洲)却有了规模。这里的人口在持续不断流放罪犯之后,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万人,当超过一百万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规模可观的跟宋国之间的贸易需求。

如今大南洲的人口规模,已经支撑起了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体系,并且开发出了大量优势产业。这里的黄金也被发现,每年为大宋提供超过十万两黄金。宋人在这块天赐之地上,没有发展成澳大利亚式的矿山和羊毛上的国家,而是以农业为主,跟燕国一样,大规模采用牛耕马耕,每年生产的粮食,大量返销大宋,能养活五千万宋人。

至于牧业,主要是民间自发的养牛业,以及官府兴建的规模巨大的群牧司,主要为宋军饲养战马。

大南洲土地十分广大,光是沿海地区,就让五百多万农民都能拥有自己的中型农场。官府不允许土地买卖,一户农民可以分到五百亩土地。户以男丁为单位,一个男丁就算一户。所以这里流行分家,男孩往往十一二岁就开始分户,领取土地经营,壮年的父亲会提供一定的帮助。还流行取大年龄的妻子,因为可以帮助小丈夫提前照顾农场。

宋国这种单纯的农业开发模式,非常有利于人口增长,加上本国持续不断的输送刑徒,这里的人口增长速度,比燕国开发的任何海外国土都更快。燕国认定,不出十年,大南洲人口肯定超过千万。

由于农业吸引了绝大多数人口,这里的手工业非常薄弱,进口需求旺盛。大到铁锅,小到针线,都从宋国进口。本地人就是耕种为主,兼营副业,就能生活的不错。每家每户,不但可以无节制的生育,而且官府还有余力兴建大量的学校,这里的读书风气甚至比宋国国内还浓厚,被宋朝朝堂时常拿来跟燕国对比,认为他们这才是耕读传家。燕国那种强制学习数学、几何,完全是有辱斯文。

有大南洲这样一座基地支撑,宋国开发周边地区十分轻松,几乎没有可以费力,就收获了不少肥沃的殖民地。主要都是长期前往大南洲贸易的商船,在航道上自行开发的。从泉州出发,前往大南洲的航道,必经南洋,因此一些宋商建立了一连串补给基地,南洋地区的大量热带岛屿,都被宋国控制。东爪哇等地的封建主,向宋国纳贡,借宋人的力量,从三佛齐脱离出来。

吞并大量南洋岛屿后,宋国拥有了一项让人眼红的商品,对欧洲人来说,十分昂贵的香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