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8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科举考试时间较长,从三月初的乡试开始,一直延续到六月末。

科举对于普通学习来说,不仅是入仕途的必经之路,也是各种意义上的心智磨炼。乡试到殿试这一路选拔下来,不仅脑细胞耗费不少,体力也是各种耗费。

能靠自身毅力把一整卷试卷答完,还在考场里坚持三天不倒下的人,可谓真的人才。

系统还对这个科举选拔方式进行过评价:“这也是德智体美的间接锻炼吧”

胤礽想了半天,觉得它评价的十分精准。

总之,层层选拔又层层淘汰下来,最后参加殿试的也不过二十几人。胤礽之前所提议的,通过学子们都当地官府的监察加分这一项,在乡试中的效果还是不太明显的。

但是在殿试时,入选的二十几人都拿出了相对来说很独到的意见。这也理所当然的成了他们的加分项。

殿试结束后,康熙看过众人的试卷,颇为满意。这些都是将来可用的人才。朝廷这些年为拉拢南方学子,已经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中举比例了。

如今看着殿试名单里大半的汉人,他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好歹汉人对目前的朝堂是认可的,忧的是,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满人官员越来越少该怎么办?

与大臣们商议后,康熙一一定下状元,榜眼,探花等人选出来。

嗯,都是汉人。

可最后定下名单时,康熙才发现,这所有入选殿试的学子里,并无一人是商籍。他原先也并未对商籍寄予厚望,因此并不觉得可惜。甚至已经在心里为找好了借口。

或许是因为朝廷第一次许商籍参加,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朝廷培养出可用的人才。

总之,各省府的在背地里的手段,因着各种巧合下的侥幸,并没有直接暴露出来。

科考的大事落定,但即便是中了状元,也不是一定能从高阶官员做起的。无论你有何才能,在官场上,熬资历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因此今年的新科状元在短暂庆祝自己的好成绩后,在翰林院里报了道就回到自己家乡走马上任,做了当地一个小县城的知府。

放下这些学子们不提,我们先来说一下朝政中另一件引人注目之事。

年初,康熙下旨让直隶巡抚统计直隶所辖地区的所有人口,在历时长达半年之久的艰苦筛查工作后,直隶巡抚终于得到了具体的数据。

这个数据在六月底的早朝中,被报上来。在李光地的意料之中,在康熙的意料之外。

满人的人口数量,果然是远远要低于汉人的。也就是说,这去年一年的新生婴儿数量,大半都是汉人。

几个汉臣私下对视一眼,全部都闭紧了嘴巴没有说话。这时候说什么都感觉像是炫耀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