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康熙和胤礽都没想到,明珠几日纠结之后,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把自己归属到了太子的阵营里。
只可惜,他这次还没发挥作用,康熙就已经想好了,要给儿子一次锻炼机会,许他光明正大的掺和河工之事。
第81章
康熙能同意还在于,他很了解他儿子的脾气,这孩子从听政到读书后正式入朝议政,凡是想办成的事儿,无论想什么办法总得给办了,软磨硬泡求自己或是不择手段,总能办成的。
从之前自己偷跑着去了边关就能看出,这孩子倔起来,谁都拦不住。他也招了熊赐履等人来问,都道已经在此事上劝过太子,劝作用不太,且太子反倒把他们几个说服了。
这话是明摆着说瞎话,但是康熙并不介意。他总是觉得,儿子一贯还是懂事的,能有什么心思,不过是想着为父分忧罢了。
康熙同意靳辅修筑如此大的工事,也有另外的考量。于朝政来讲,修筑河坝总归是利大于弊的。
大清开过以来受过不少的灾,每年河工之事闹的最多,不是南方洪灾,导致河道更宽,来年延及范围又在往年的受灾上加深,导致治理更加艰难。就是河道淤堵需要疏通,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每年因运河耽误的南北运输,也不知间接搭进去了多少银子。
一年年的重复折腾叫举国上下心力憔悴,康熙实在不想在河工之事上空耗,若能靠着靳辅说的这座大坝彻底解决,倒也是美事一桩。
且他仔细想过,历来修筑工事要大量劳力,北方没有受灾情波及,总还能靠着耕种过日子的。而南方受灾的百姓,暂时没了地可种,总要再另外找个营生,不至于继续受灾情影响饿着肚子。
朝廷赈灾的手段一贯都是布施粥厂,每日施粥给百姓罢了。但这番举动只能解一时之困,总归是解不了源头。不若给他们找个事儿干,这样百姓也能赚到银子糊口。
康熙想到此,又着人传了户部侍郎来,把受灾三省的人数和耕地的存档拿来仔细参详。
眼看着又近年关,河涝从九月份才开始退去,秋种肯定是给耽误了,只能看着明年春种了。到明年春天还有几个月,若是靳辅动作快,征调起的人多,把不准地基都能打下的。
康熙虽没有实际的治河经验,但每年看河道之事的折子也看了不少。算的上半个内行。既决定了要许靳辅,他心里的布置也快。只是现在唯一担心的点,就是若年前不能把地基打下,来年丰水期河道冲刷,会让许多的功夫白费。
这问题还是要再问过靳辅之后,才能确定。
其实三日的时间没到,康熙这边就已经定好了。他却还没有把结果通知给任何人。
胤礽还蒙在鼓里,还衡量着若是他汗阿玛再不准,他就得强逼着明珠发力了。
而明珠也恰巧在相同的时间有了抉择,他三思之后,还是把自己归于太子一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