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对韩非笑了笑。
韩非悄悄勾起了唇,回答道:是,友人,至交,非与先生,相,相见恨晚。
张良真心地笑了,他对高肃道:你可以称呼他为先生。
老师叫他什么来着?
高肃,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了,一脸懵逼。
刚才老师在说,此人叫韩非!
韩非师从儒家圣人荀子,于稷下学院进学数十载,其于律法与哲学理念的理解便是我都刮目相看,张良说道:你若日后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向他请教学习。
高肃:......笑容突然僵住。
韩非,有一事,想,想请您帮助。韩非向高肃拱手道。
张良见他的架势,肃了神色,渐渐认真起来。
高肃被他们的阵势吓了一跳,先生有什么事需要肃帮忙?肃不过一介孩童。
不,以你的理解能力,足以听懂我们所要说的,张良认真的说道。
韩非与张良对视一眼,两人轮流向高肃诉说着他们的理念。
兰陵王高肃,高长恭,面临重生以来最大考验!
他被韩非与张良两大鬼才齐齐包围,他们轮流向他诉说自己的观点,非要让他来评判评判他们谁说的是对。
更可怕的韩非说到激动之处,还会犯口疾,张良耐心地等着他,高肃却被他们盯得紧紧的。
一个时辰的课程听下来,高肃整个人都不好了,耳边似有两千只鸭子在呱呱叫。两种不同的思想在他的脑海中纠结。而偏偏在韩非与张良给了他压力后,让高肃独自思考,他们两人又握手言和,火热地又进行了下一轮探讨。
高肃一个头两个大,这两个大佬却不放过他,非要让他说出他们谁说的正确。
高肃目瞪口呆,两大鬼才的辩论他插不上话,可让他评论评论,这评论了一人,另一人不服接着反驳,然后两人又吵起来,他只能可怜兮兮的夹在中间做个夹心。
下次再也不在老师与先生讨论时打扰了!
高肃在心里暗暗发誓,再进这个坑,他就是傻子!
直到周扶来到勤学殿阁,深陷韩非与张良修罗场的高肃这才被解救出来,他露出一脸得救了的表情。
皇兄!高肃激动地叫道。
周扶被小孩的热情吓了一跳,什......什么事?
正在激烈讨论的张良与韩非齐刷刷将注意力投向了进入屋内的周扶,周扶被这两个探照灯似的吓人眼神惊得后退一大步!
小动物的直觉太过敏感,令他下意识感到不对劲,想要逃离这里。他有深深的不妙预感。如果留在这边,即将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果然,张良丝毫没有给周扶逃开的机会,一把拉住了周扶。
师,陛下,你说,律法面前是否应该人人平等?
周扶愣了一下,回答道,是啊!
韩非结巴道:陛,陛下,臣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严肃而认真地说道,思维前所未有的敏捷,就连那口吃的毛病都因为用词简短而清晰明了不少。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为,威势事也!
韩进结结巴巴的说,前一句说的还算流畅,说到之后脸憋的通红。
然而能够听到这句名言,周扶是惊讶的,他没有想到如今韩非已然有了与华夏历史上记载相同的政治认识。
韩非的主张是封建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理论。
这边张良再三强调,法是公平的、法不容情,包括君王,也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否则君主会为所欲为。
韩非又结结巴巴的说:法不容情,固然没错,可法应该,避开君主。在韩非的思想里,所有人都是为君主而服务的,包括法,也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所建立。
他们两人齐刷刷的盯着周扶,询问他谁才是正确的那一个?
周扶被看的压力山大,要说中央集权其实他并不在乎的,可是司马忠也说了,不能局限于个人的觉醒,而是要推广到全天下。那么快速的结束大周分封制,从而过渡到中央集权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是思考的文明进程,周扶又纠结了。因为张良的理念比中央集权更为先进,更加符合科学、也更符合未来的发展。
张良的这些理念,那是贯通古今的大圣人姜子牙自他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的。
周扶轻叹一声,对他们说道:以如今形势而言,韩非的主张更适用于如今的大周,而张良的主张则适用于百年之后的大周。
没错,百年。
韩非听了愣住了,他疑惑地询问道:陛下,为何是百年之后?
周扶回答道: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周未来统一了世界,依旧中央集权,君主依旧地位高高在上。那么请问,若在朕死后我的下一代不够好呢?朕的下下一代,甚至下下下代出现了纨绔子弟或者子孙不争气,政治权利倾轧,难道要将全国的国力都赌在一人身上吗?就是你自己,你都不能保证你未来的第三第四第五代会出现怎样的子孙不是吗?
韩非若有所思,似有所悟,他躬身道,多谢陛下点醒。
周扶见高肃眼巴巴的盯着他们看,手痒了,又去揉了一拨他的头发。
你这小家伙,朕还当你有什么事儿呢,见着朕那么激动,原来是要祸水东引?
高肃被揉地郁闷无比,他理亏不敢反抗,只得奶声奶气的对他说道:皇兄来勤学殿阁,是有什么事找老师吗?
张良看向周扶,嘻嘻一笑:怎会想到来勤学殿阁?
哦,朕是来找韩非和你的。周扶说道,既然你们都在那我便说了吧。
周扶将那些信给了他们,朕想要成立一个用来研讨大周律法的小组。韩非的能力有目共睹,因此,朕想让你把控全场。
韩非想了想,摇头拒绝道:臣,何德何能?且臣有,口疾,于,朝中并无,根基。不能,令人信服。
周扶说道: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朕想让你以幕后的身份与大臣们通信交流,至于明面上,却需要张良来面对他们了。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韩非笔锋犀利张良是见识过的,对他信心满满。
于是韩非不再推脱,答应了下来。周扶便将此时朝臣们的奏折一一交托给韩信与张良。
这些人是我筛选过的小组名单,我会找这些人一一谈过。他们之中,论点论据略有不同,有错有对,还需要韩先生与他们相互交流,多多费心。
不敢当,陛下,信任韩非,这是臣,应该做的。
韩非做事靠谱的很,赵高和张良都信任他,周扶也觉得这个人很有才华,肯定好用!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