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就准确地判断出,如果曹操去打他们,他们就会团结起来一起打曹操。如果不去打,辽东的公孙康自然会把他们两兄弟的人头送过来。
这种对时局的和人性的精准判断,体现出郭嘉那种恐怖的洞察力和智慧。
再比如曹操在官渡和袁绍相持不下之时,谋士荀彧为他出的主意,这段因为我看过很多遍,也背得下: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彧以书报之。
‘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
人家荀彧多聪明啊,人家就知道,如果一退就会立马被动,现在是关键的时刻,只要谁犯一点错误,谁就失败,所以用:‘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来说服曹操。
我们再看看人家聪明的谋士是怎么在世子这个大问题上站队的: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乃问贾诩曰:“孤欲立后嗣,当立谁?”贾诩不答,操问其故,诩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操曰:“何所思?”诩对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遂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你看人家真正聪明人是怎么回答问题的。人家没有正面回答,但一句:我在想刘表,袁绍父子,就足以说明一切。
刘表,袁绍都是犯了“废长立幼。”这种错误,敌人还没打来自己内部先乱了,才让曹操得以更容易地消灭。
曹操多聪明的人啊,一听贾诩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政治家的角度看人,跟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政治家选择继承人。更多的是考虑:谁才能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而不是喜欢谁更多一点,“个人喜欢”这种感情因素虽然会有一定的占比,但一定会少很多!
如果我是曹操,也一定是选择曹丕做世子。曹植也只能给他做个富家翁,个人认为,曹植是不适合继承世子大位的。”
一说到历史,说到曾仕湖感兴趣的东西,他又开始长篇大论,纵谈古今,指点江山,粪土诸侯,他神采飞扬地向曾仕强说道。
“为什么呢?曹植不是很有才华咯,七步能成诗。这么聪明的人,你却说他不适合继承世子大位?为什么这样说呢?”
“仕强啊!“才”分为很多种,曹植的“才”!是“文才”,并不是治国安邦之“才”。一般来说,文才好的人,治国安邦之才就不怎么好!当然,也有例外。”
“为什么文才好的人,倒没有治国安邦之才呢?文才好不就证明他聪明吗?聪明的人,又有那么多的老谋深算的文臣武将辅助,怎么还治不了国?安不了绑呢?”
曾仕强听到哥哥的奇谈怪论,感觉不理解,又向他问道。
“我个人认为,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某方面太厉害,其他方面肯定会差一点。一个君王,每天管理着国家大事,非常非常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如果他文才好,那么就会把很多精力放在怎么写诗啊?那个字该怎么用啊?怎样写才文采飞扬啊?把精力放在这些跟治国安邦毫无关系的诗词歌赋上,哪里还有精力去处理国家大事!而且文人多纵酒疏狂!治国需要的是理性,细致,冷静,克制,平衡各方面势力,也就是会用所谓的帝王之术!而写诗需要的是想象力,需要激情,需要头脑发烧,需要感情亢奋!我甚至认为这是两种不一样、互相冲突的才华,两种才华很难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比如写诗写得好的皇帝: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陈后主陈叔宝。他们的诗词都写得很好,但治国上却非常的烂,都做了亡国之君。
曹植的文学素养是不用怀疑的,‘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后人如此评价他,可想而知他的文才有多好。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他写的《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都文采飞扬!背一断《洛神赋》你听:
‘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听见没有,“飘忽若神,凌波微步。”金庸金大侠的《天龙八部》里面段誉的武功,“凌波微步”就出自《洛神赋》。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天才,!不但治国安邦非常厉害,而且写的诗词文章也极好,比如曹植的父亲曹操文采也不错啊!初中也学过他的《观沧海》,他和他两个儿子,曹植,曹丕在文坛上都比较有名,称“三曹”。
还有另外一个大伟人,则更加厉害,哪怕单论文学造诣,书法,都堪称当代一流。
至于文治武功则更不用说了,我们中国人民能过去如此安宁幸福的生活,都是靠他以及他领导下的政党……
但这些是例外,是个例,不能做为常理和惯例来尊循的,用古话说是“不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