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以后,杨卫宁一直在思考,该如何促进航空工业的发展。
杨卫宁很清楚,未来中国航空工业遭遇的最大难题,并非在于技术,而是在于资金障碍。
未来十几年,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军工行业每年获得的资金每况愈下,航空工业也不例外。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在那个年代,是血淋淋的现实问题。
特别是到了线版、国产软木、地形测绘器、在合成氨制造过程中用含氨亚铜盐溶液吸除转化气中一氧化碳气等方法。
虽然有如上保护,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若干年内只批准了6项发明权、4项专利权,再考虑到后来的左倾主义和计划经济,这部专利法规实际上处于停用状态。
到了1963年,国务院废止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颁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对那些具备新颖性的实用性,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的发明创造,发给发明证书,过去实施的双轨制变成了单一的发明权制度,不再有专利制度。
这是中国专利制度一次曲折的倒退。
随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发明创造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即使是改革开发以后的几年内,国内也发生过要不要制定专利法,以及专利制度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
在无数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一直到1984年3月12日,《专利法》才正式颁布。
而在1982年,国内对专利法要不要实施依旧处于争论状态,杨卫宁突然提出专利权归属问题,让吕文军非常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