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锡华也是为自己的兄弟感到高兴,连续几天都是帮着他弟弟整理房屋,不过也只能是这样了。
他自己也有一大堆的田地要种,有鸡鸭猪等要喂养,是不可能在弟弟这边折腾太久了。
此外,他也是向何锡石传授了自己的经验,那就是除了开荒种田外,最好搞一点副业,养一些牲口什么的最好不过了。
周期不长,也不愁销路,问题就是有一些风险,需要的本钱不小,得贷款才能搞,要是鸡鸭什么的半途大量死亡,有可能会欠下一屁股债务。
如果没有本钱,也不愿意承担风险,或者对自己照看牲口的技术经验等没信心,那么就只能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了。
比如说青菜!
这玩意基本没什么成本,只要肯吃苦花费精力,那么等获得了守城就能挑到城里去贩卖赚钱,哪怕是一不小心没种出来也不打紧,顶多就是浪费了时间而已。
只是如今的新移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菜,不少种的多的就会拿去城里贩卖,这量多了价格自然也起不来。
何锡石的胆子没他哥哥大,可不敢去借移民贷款养鸡养猪什么的,这在他看来风险太大。
所以他是打算就种地了。
对于弟弟的选择,何锡华自然不会过于干预,毕竟搞养殖也是有风险的,这对个人的技术和经验有一定的要求,一个搞不好就会血本无归。
他自己能够成功,但是也不能肯定他弟弟就能成功。
所以他就说了,闲着没事的时候过来我这边帮忙,我教你怎么养鸡鸭猪羊。
帮着三弟何锡石初步安定下来后,何锡华也是恢复了往日的忙碌生活,早起晚睡,除了开荒种田外,还得伺候一大堆的鸡鸭和猪羊。
他弟弟也是如此,天天忙着开荒种地,同时也是开始种菜。
他们兄弟二人,都是贫寒农家子弟,哪怕是只有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跟着父母屁股后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等十来岁的时候,那基本都已经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了,种田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本能了。
何家兄弟的勤奋,都是看在旁人的眼里。
比如说隔壁的吴老三一家。
“不能再等了,昨天的时候,都有媒人找到何家老二了,再等恐怕就要让人给抢了!”吴家婶子忧心忡忡的说着。
吴老三也是点头道:“是不能拖了,其他几家人也都看着呢!”
对于何锡华,他们夫妻可是老早就看中了,这人不但种田是一把好手,而且脑袋还灵光,这前后都往城里卖出去大几十只鸡鸭了,而且不用多久,他养的那几头猪也能出栏了。
这么多副业搞下来,再加上田地的收入,这一年怕是能够攒下三五十块。
这样的汉子,在周边上百户人家里都是难以找到的。
要不然也不会好几次邀请何锡华来家中吃饭,其中用意一目了然。
而何锡华的态度他们也是很满意,每次来都会带一些小东西,之前有一次甚至还带了一匹印花布过来,说是作为报酬,让他们家姑娘帮忙缝制一套衣裳。
这些来往,其实已经是差不多坐实了两家的意思,缺的就是临门一脚了。
生怕被人截胡的吴老三也是顾不上丢不丢脸了,很快就是找了个媒婆上门说亲。
虽说婚姻大事得父母之言,只不过何锡华的父母都还在大几千公里之外呢,媒人自然是不可能跑到几千公里外去提亲的,所以是直接找到了何锡华。
何锡华其实对这门亲事也是早有心理准备,他虽然是个农家子,但也不是笨人,早就知道吴家对他有意,这多次上门就说明了一切。
当然了,他也没把话说死,只是说还要问过父母亲才能给予答复。
当天,他就是跑到了库里城的邮递司隔壁的电报局,咬着牙支付了昂贵的费用后向老家拍发了一封电报。
这封电报将会沿着电报线往老家一路传递,等老家的电报局收到电报后,将会译成电文并以急信的方式由邮递司的邮递员进行送到他们家。
第二天,他就是收到了回电,父亲已经答应了这门婚事,并决定乘坐火车来库里亲自主持婚事。
得到了父亲的首肯后,何锡华才是给媒人准信,说是他父亲将会在一个月后抵达库里,等父亲抵达之后,就会上门提亲。
虽然说这两家都是属于穷困潦倒,被迫移民到库里来的穷苦人家,平日里也不讲究什么礼仪,但是就算是再穷,这基本的传统还是要遵循的。
同时这远离家乡之后,人们反而会更加注重这些传统礼仪上的东西。
所以三书六礼这些是不可或缺的,一切程序都是按照传统来,而这些传统里有些步骤是需要长辈出面的,所以只能是等他父亲来到之后再进行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门婚事算是定了下来,就等着进入后续的详细步骤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