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北边全线失守,若公主您还按兵不动,那么齐国的铁骑将会踏平魏州。
若是北边没有失守,但圣上出了什么事,那么楚王殿下继位是不可更改的,到那时候,中京均是楚王的人,公主和楚王的关系将会同圣上和齐国皇后,也就是曾经的长公主关系一般。长公主有丈夫,照样被圣上嫁去齐国联姻,那么楚王殿下大可将公主您也嫁去齐国联姻求和。
所以,公主,请听下官一言。
此时正是越国动荡之时,我们应当趁此机会,填补粮草,大肆屯兵,以备不时之需。战事吃紧,下官可借蓄养州兵为公主招兵买马,下官也敢保证,不会有任何消息传入中京。
颜岚和苏尚卿大惊,颜岚跪下说:公主!万万不可在此时大肆屯兵,动静太大,过于冒险,兵行险着,若是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我们多年来的谋划便付之一炬了!
苏尚卿也皱眉,但他并没有立马反驳,而是跟随颜岚一起跪下,暗中打量魏瑜姝的神色。
魏瑜姝的视线落在她手里的密信上,是齐盛传来的,中京里面的人,都坐不住了。
她表面上一副深思的模样,实则在脑海里问系统。
01,离剧情点还差多少兵力?
还差许多,若是宿主这次大肆招兵买马,很快就会达成剧情点,但是,宿主你可得考虑清楚了。
魏瑜姝轻声说:我考虑清楚了。
作者有话要说:猜猜魏魏这次会不会栽跟头,无奖竞猜感谢在2020072623:54:072020072800:02: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政政、婉儿开始秀了、合午、疯子耳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疯子耳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1章
最后魏瑜姝同意了梁庆文的提议,并且让苏尚卿和梁庆文共同负责此事。
魏州的人兢兢战战地开始屯兵屯粮,一是魏瑜姝在暗中招兵买马,二是富商们为了应对战乱,大肆屯粮。
而中京城内,却全然不是这样的气氛。
中京的人,该做什么做什么,逛青楼的照逛不误,赌博斗殴一样不落下。中京以外是家破人亡的难民,中京以内照样夜夜笙歌。
江城以北的越国州城几乎都被齐国占领,百姓只能往南逃,而这时候她们就一定会经过江城,难民涌入江城,给城内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江城的太守本意是想关闭城门,一个难民都不放进来,但赵成却不顾众人反对,下令让难民们进城。
但是江城不大,能容纳的难民有限,难民入城,城中秩序紊乱,有许多人趁乱作恶,也有很多人被迫流离失所。
最后大批的难民还是得往南边继续逃命,一路到了中京,监国皇子赵睿直接下令不允许难民入城,于是难民们继续南下,一路南下,饿殍遍野,每个州城都会下令禁止难民入城,尤其是中京附近的州城。
数不胜数的难民在路上就死了许多,最后逃到了魏州,本以为像魏州和申州这样富庶的州城会更加排外,但是没想到,魏州和申州都接受了难民,但并非接受难民全部入城。
魏瑜姝派颜岚专门负责安顿这些难民,为他们在城外建立住所,本来北关被破之前,远在魏州的魏瑜姝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她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因为魏申两州很多富商开始屯粮,没想到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们,比魏瑜姝安插在北边的线人还要更早察觉到风声。
但是可惜了,她们辛苦屯的粮最后被魏瑜姝低价买下,然后再加上朝廷的粮仓,一起用来安顿难民,稳定两州民心。
富商们也是有苦说不出,她们这几个州的商人没有一个逃脱得了魏瑜姝的管控,魏瑜姝有钱有势,又是皇室中人,手段阴狠,收拾了好几个富商头子,就连曾经的土皇帝梁庆文都屈居她之下,这些人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魏瑜姝的命令。更何况,魏瑜姝虽低价买了她们的粮食,但也许诺了她们许多好处,甚至向百姓宣称是两州富商联名低价卖粮给朝廷,为的就是在战乱时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她们捞了个好名声,魏瑜姝又不是白抢她们的粮,软硬兼施,只好忍下了这口气,老老实实配合魏瑜姝。
在外人看来,魏瑜姝这样做,得了民心,在魏州一带名声极佳,许多人拥护她,从北边来的难民们也维魏瑜姝是从。
但事实上,魏瑜姝此举,一是为了得民心,这一点很不容易,但她更在意的是第二点。大批的难民逃来,其中多数是举家迁移,老弱妇孺撑不住的都死在了南逃的路上,剩下的要么是家境稍殷实的,要么就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老弱妇孺数量不多,而魏瑜姝需要的就是这一部分年轻人。
除了依靠用兵如神能够扭转乾坤的将领外,大部分战役还是得靠军队的数量和素质。
在素质这方面,魏瑜姝的军队肯定是比不上秦家军和皇城禁卫军的,所以她要在数量上尽量拉近距离。
魏瑜姝不在乎越齐之战最后会怎样,她只想拥有足够的兵力,达到起兵造反的剧情点,而足够的兵力也将是支撑她保护赵钰的基础。
魏州这边接收难民并且安置好难民的消息传入了中京,各家收到消息都是不一样的态度。
赵睿黑着脸看折子,一把甩在地上:虚伪,假仁义,一群愚民!
折子上是有些州官送上来的,意思是朝廷能不能给拨点粮食,这样的话,他们也能开仓济民,接济难民。
这些递折子的州官,不少是在魏瑜姝的授意下上递折子的,为的就是不让赵睿好过。
左右丞相站在赵睿两边,颔首不语。
其他臣子皆沉默,赵睿可比赵成暴躁多了,赵成年轻时可没这么暴戾,虽然现在步入晚年,赵成有时候把持朝政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也不至于昏庸善妒。
相比之下,顾全大局的大公主就显得贤德多了,和大皇子赵襄一样有贤君之才,只不过赵襄这几年因为和赵睿斗得狠,暴露了不少短板。
反之,魏瑜姝这几年的名声逐渐好转,尤其是她一副不掺和夺嫡之争,勤勤恳恳打理自己的封地,而且魏州在她的管理下,这几年上交的国税也比往年多了许多,民间对魏瑜姝的评价也基本是正面的。
甚至一部分民间之说,都道魏瑜姝有贤君之能,不该远走魏州。
这样的声音多了之后,难免会传到朝堂之上,尤其是赵睿听了,总会阴着脸,找尽办法撒气。
赵襄倒挺能忍的,他甚至偶尔假借帮魏瑜姝说话,把自己也划为贤君的范围内,说白了,就是沾点魏瑜姝的好名声。
而赵钰就不一样了,自从和赵睿彻底撕破脸皮后,她就完完全全不掩饰自己对魏瑜姝的亲近,左一个大皇姐右一个大皇姐,像极了她还在宫里时当魏瑜姝小跟班的样子。
至于赵凌,见人就是一副木脸,谁也看不透她到底在想什么,上朝时谁都不帮,话都很少说。不过也就是因为她与世无争的样子,她在赵成那里帮魏瑜姝说话,让赵成答应魏瑜姝与苏家的婚事,赵成才不会怀疑她在偏颇哪一边,而真的会听进去赵凌的话。
时年二月,江城战事僵持不下,北边的战乱严重影响到了南边,甚至中京城里纸醉金迷的贵族们也没法在继续灯红酒绿了,天天不断有好的坏的消息传入中京,人人自危。甚至有不少人听说魏州一带的难民安置非常好,打起了往南边避难的念头。
而这时候,从江城传来了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
赵成遇刺,被一群伪装成难民的齐国刺客刺杀,昏迷不醒。
中京一下就乱了,其他地方早就乱了,这样一对比,其他地方得知这个消息竟然还算平静。
这下子朝中许多人都坐不住了,虽然从那边传到中京的消息是赵成人没死,只是昏迷不醒。但是不少人猜测,赵成可能死了,只是秘不发丧,若是这时候皇帝死了,整个越国就乱了,简直就是齐国的囊中之物。
大部分人都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尤其是赵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