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不下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八九四章 海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过在文明2.0的新时代,这当然不是问题,而是净土民众出于个人偏好而选择的不同生活方式,仅此而已。

就说霍肯教授,两三年前,也曾前往北、南大陆连接带的“玛雅”封闭城,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地处群山之中,天高云淡,神秘莫测的古文明遗迹,就分布在封闭城内、和周边的几处保留地,很适合一个人、或三五结伴探险。

在人口稀少的城市里,生活,自然与西大陆各封闭城的热闹情形迥异,

而这,正是新时代之人生的多样化体验之一。

一边信马由缰,慢慢向郊野走去,斯蒂芬*霍肯与方然谈起,对今天的净土世界,践行共生主义的人间天堂,会让旧时代的前人们怎么看。

共生主义,旧时代的一干民众,往往便将其视为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要么便是出于自私自利的人性,而对其大加批驳,认为这种“不食人间烟火”般的体制,永远也没有在人类世界实现的可能。

这种看法,放在旧时代的范畴内,一定程度上并没有错,

甚至是很犀利的判断。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经历千万年血与火道路的人,人类,人类文明,会藉由it大潮的汹涌来袭,而涅槃重生,迈进崭新的2.0时代呢。

“是的,阿达民阁下,说起来我本人还有一点惭愧,

多少年前,躺在病床上思考时,我也曾经和那些认定共生主义只是虚妄,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依稀记得,在那时,有一个很流行的例子,被网络上许多人用来论证,

‘共生主义、世界大同’都是幻想,那例子好像是——‘海岛’,是吗,你有没有看到过?

如果看过,又作何感想呢。”

“看过,我还记得些细节。”

被教授一提醒,稍加思索,方然就唤起了记忆。

海岛案例的提出者,姓甚名谁,如今已不可考,不过这一讯息也并不重要,当时,此人曾在网络中进行过这样的论述。

先是贴一张图片,其中,是大洋上的海岛,蔚蓝洋面上的一抹绿洲,白色的沙滩,环绕大半圈岛屿,可见椰子树、绿植与点缀在绿色中的多层别墅,很显然,这是一处仅供极少数人使用的度假胜地。

第一眼见到这图片,很显然,绝大多数人如果有条件,都会想去这岛上度假。

然而,在整个盖亚表面,这样的度假胜地又能有多少个,加起来,一共又能让多少人,享受这远离喧嚣的惬意时光呢。

不清楚,但想必非常少,大概也就是寥寥几千人,

相比旧时代的世界人口,八十亿,这一突兀的反差实在太强烈。

而论述者,就从这里出发,诘问每一个看到这篇叙述的人,既然这样的度假胜地,天然极其稀有,而几乎所有人都心向往之,

那么这些稀有的资源,又要如何分配,

结论则是赤棵棵的“一切凭金钱(与权力)说了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