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f14,f15这种矩形进气口的进气道,则采用了隔板的调节方式,总之都是有的,但是这种可调进气道,有一整套调节机构,就会带来重量上的增加。
对重型制空战斗机来说,是必须的,但是,对f16来说,就不必了,因为它的定位就是在亚音速区间的高性能战斗机。
为此,f16是个固定式的皮托管,大大地减小了重量,在1.6马赫以下,效率很高。
但是,一旦超过了这个速度,它就开始起反作用了,战机的加速,也就慢吞吞的了。
这完全就是它的定位有关系的。
现在,汉普顿依旧是在后面追的,但是,两架战机的距离,却开始扩大了,越追越远。
f16的极速能够达到2马赫,但是后期的加速因为进气道的阻碍,那是相当缓慢无力的,要一点点地加速才行。
而前面的歼十四就不同了,它靠着dsi鼓包进气道,在各种情况下都有不错的效能,告诉冲刺能力也很强,很快就加速到了2马赫,于是,一骑绝尘,将对方甩在了后面。
后面追击的飞机,反而越追距离越远,在场的鹰国人的脸色,就慢慢地阴沉起来。
他们的劣势,暴露无遗了。
秦观的心中觉得暗自好笑,其实,己方的这种鼓包进气道,真正的探究者就是眼前的鹰国人。
洛马的工程师在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传统超音速进气口的替代方案。他们试图取消和附面层控制有关的复杂机构:附面层隔离板、放气系统、旁通系统。通过取消这些机构,可以减轻重量。
最后的研究结果就是dsi,或叫做鼓包式进气口。dsi去掉了附面层隔离板,进气口也整合到前机身设计中。在进气口前设计有一个三维的表面(鼓包)。这个鼓包的功能是作为一个压缩面,增大压力分布以将附面层空气“推离”进气道。进气道整流罩唇口的前掠设计可使大部分附面层气流溢出流向后机身。
可以说,dsi实际是针对常规进气道的进气口部分进行的改进。精心设计的三维压缩面配合进气口,不仅可以完成传统附面层隔道的功能,还可以提供气流预压缩,从而提高进气道高速状态下的效率,并减小阻力。
也就是说,它是避免f16战斗机在高速下加速无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随着进气道调节系统的取消,重量自然减轻。而对于未来作战飞机更重要的一点是,取消了附面层隔道以及压缩斜板等部件后,飞机的rcs可能大幅减小,显然有利于提高隐身能力。
当时他们探究的很成功,而且就是装在了f16上进行的实验,但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鹰国并没有把他们的f16改装成这种进气口,这又是为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f16做这个dsi试验的时候都1996年了,鹰国自己的f16都全部交付停产了,继续生产的几乎都是国外的,再全面改装dsi纯属脑袋进水,这个实验项目只是为jsf做个验证而已。
现在,也不知道这次的刺激下,会不会让他们搞出鼓包进气道来,总之,现在的f16,劣势已经完全展示出来了。
在汉斯人的防空拦截中,距离远了,他们拦截不到,没有中距弹,够不着,对方一旦加速逃离,f16又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