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宫日常生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节阅读_160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很显然,他还没尝出味儿。

“你这小子,”长孙颖对此都无奈了,只能呻吟了一声,然后让人铺好地毯帷帐,抱着他先吃饭了,然后再“干活”。

等着用过饭,长孙颖要李忠坐在毯子上等,自己带着人去收集桂花。因为桂花太小了,所以采摘起来非常麻烦,只能先一缕一缕的捋下来,然后再摘去杂质,然后让人淘洗干净,再上锅来蒸。

“这东西我们没做过,但是听着良娣这么一说,还真不麻烦。”听着长孙颖说过程无非是淘洗蒸腌之外,尚食局那儿派来的御厨笑吟吟的点头赞道。

比起他们一道菜要花好几个时辰雕花,长孙颖只觉得麻烦的工序在他们那儿都是简单了。

“关键是腌的糖,可不能用你们之前的那糖了,记得拿今年新出的那种来。”长孙颖想了想,特别注明,“就是用玄奘大师带来的法子做出的那种糖。”

“是是是。”御厨笑容满面的点头应道,“还多亏了良娣提醒,我们去玄奘大师那儿求了一趟,果然有新鲜的法子。咱们做出了一些,比着以前的糖都洗白匀称许多,贵人们尝了都夸呢。”

长孙颖听着这话,抿嘴一笑,心中想着果然大吃货国的传统那是源远流长啊。

后世的人提起糖可能觉得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在古代,吃糖可是一种高端的享受,要不然也不会有甘之如饴这个词的出现了。实际上在唐以前,中国虽然自有熬糖法,但是产量低,质量差,所以基本上与普通老百姓无缘。后来熬糖法从天竺传来后,才有着质的变化。

而这个把糖从天竺传来的人,就是玄奘。

从官方思维来看,玄奘大师大约是对于自己私自偷渡出过这件事心有余悸,所以一个劲儿的在想着办法弥补。他带回来的典籍中,除了佛经之外,还有大量关于他走过的地方的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技术特产之类的书籍。毕竟佛经他感兴趣,皇帝可不一定感兴趣,他带来的杂项中有一两项能让其他人感兴趣,或许他偷渡的罪责也就能免了。

不过长孙颖推己及人,觉得大约是大吃货国的传统,每到一地都是先研究有什么可吃的。玄奘大师虽然是佛教徒,不能沾荤腥,无法告诉大家大象肉好不好吃,但是其他素食的味道却完全可以品鉴一二。他大约遇到糖觉得挺好吃的,就顺便带回来了吧。

实际上玄奘带来的典籍太多,一共有657部,所以书都还没卸完呢,哪里知道哪旮旯藏着糖经。只是长孙颖这个吃货,听着“唐僧哥哥”从天竺回来,第一个念头不是问他见没见着如来佛祖,而是问他有没有带回来制糖的方法。她随口问了句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再问下去,于是最后就演变成太子东宫的人直接去弘福寺问玄奘有没有熬糖的方法,玄奘大师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般奇怪的问题,但是他还真心有,于是当下搜罗了出来,送到了宫里。尚食局的人得了这法典,立马就动手研制了起来。

他们最后送到长孙颖面前的糖,比着长孙颖后世见过的白砂糖还要差许多,颜色有些偏紫,但是比起这里已有的糖,却已经纯粹太多。可以说,它的存在大约第一次满足了宫里头各位吃糖的嫔妃公主们对于甜味儿的追求,所以高阳公主极其有商业头脑的要了方子,已经派家奴往扬州买地大量种植甘蔗去了。

长孙颖在这边看着宫女们忙忙碌碌收集着桂花,正跟着御厨聊着如何来蒸腌桂花时,忽然见着照顾李忠的奶娘急急忙忙过来,几乎算的上是一脸惶恐的跪在了她的面前,几乎是带着哭腔的说道,“良娣,郡王,小王爷不见了。”

“什么!”长孙颖一愣,只觉得天旋地转,险些都跌倒了。

作为李治的长子,李忠就算是生母身份卑微,但是待遇还是高于他人的,例如他才满岁就被李世民大手一挥的封了陈王,所以宫女们都以小王爷称呼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