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军已经进城了?”
“那倒没有,迄今传来的消息都说宁王率军驻扎在石头城外,得了一个什么将军的称号,他拒绝先交出太后,皇帝也不许他进城。但是公子也知道,如今消息不畅,江东离得又远,宁王也有可能已经进城。”
“嗯……当时若没进城,现在也不会,宁王兵少,先声夺人还有立足之机,等城里看清虚实,他进城反而危险。”
“那就是没进城,但是这与楼矶献计无关,这些事情他也不知道。”
“宁王要进城杀死皇帝,尽除梁、兰两家,以此换取邺城对宁王之号的承认。”
冯菊娘笑声不止,半晌才停下道:“我先不说对错,只问公子几件事。”
“请问。”
“宁王进城不得,如何杀皇帝?”
“广陵王被杀,江东将士受调途中赶上万物帝驾崩,因此诸州之中,江东的纷乱大概仅次于连年饥荒的秦州。七族尚且在江东无法立足,奔去避难的皇帝也只能孤守一座石头城。如果有乱兵准备攻城,梁、兰两家情急之下,将不得不求宁王进城。”
“梁、兰两家真有那么愚蠢吗?”
徐础点头,他太了解梁太傅与兰恂的为人,两家既要勾结,又要争宠,而且自恃地位高贵,很容易轻信他人的奉承。
“石头城住着的人是毕竟是皇帝,谁敢攻城?”
“清君侧,这是现成的借口。梁、兰两家更会恐慌不安。”
“宁王杀死皇帝,就不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吗?”
“看他怎么选择,如果想当义军首领,就大方承认自己杀死皇帝,虽是众矢之的,也是众望所归,如果想当一方霸主,就将弑君之罪栽到梁、兰两家头上。”
“公子以为宁王会如何选?”
“宁王想当义军首领,郭时风想做一方霸主,这两人谁能说服谁,我一时猜不出来。”
“郭时风肯定争不过宁王啊。”冯菊娘更熟悉宁抱关,不相信有人能让他改变主意。
“郭时风不会争,他会让宁王相信,暂时称霸才是更好的主意。”
“或许吧,我不认得这个姓郭的。若是公子,会怎么做?”
“两选皆有利有弊,人不在江东,空言无益。”
“随便说说嘛。不不,我想知道的不是这个,而是面对宁王的不同选择,邺城该如何应对?”
“宁王若是大方承认杀皇帝,邺城需立刻声言为皇帝复仇,但是不必派兵,淮州盛家、荆州奚家自会抢着进入江东,邺城从中挑拨离间,乃是唯一可行的上策。宁王若是被郭时风说服,嫁祸于梁兰,满足于暂时称霸,邺城的上策是立刻发兵,与盛、奚两家共分江东之地,中策则是与宁王联手,共分中间的淮州,下策是坐而观之,等宁王势大,必成强敌。”
“公子还真是看重宁王。”
“宁王只缺几分运气,时机一到,他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即便他做出烧死吴兵、抢走太后这样的事情?”
“宁王嗜杀,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与他能否称雄、能否争鼎,没有太大关系。”
“公子后不后悔……”冯菊娘没说下去。
“曾经后悔。”徐础笑了笑,他“修行”的一个目的,就是不让悔恨这样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判断,“我说的是对是错,你可以说了?”
“大致差不多。可是派人来邺城求和献计的枭雄不只是一个宁王,据我所知,江东至少有三拨使者现在城里,很巧,找的人分别是济北王、湘东王和大郡主。”
“郭时风还是比别人聪明一些。”徐础笑道,来向欢颜郡主献计,肯定是郭时风的主意。
“大郡主虽然没说,但是我能看出来,她想同时利用江东的这三拨人,石头城的皇帝一死,这边的济北王世子就会抢先登基。我有一事不明,之前有传言说湘东王也有称帝之心,大郡主为何不帮自己的父亲,却帮一个侄儿——原来大郡主是济北王世子的姑姑,我真是没想到。”
徐础笑了笑,“因为她足够聪明。”
“呵呵,大郡主若是听到这个答案,肯定开心。”
“你从城里特意赶来,就为这件事?”
“当然不是,我来接公子进城。”
“第一,我不应该进城,第二,我不想进城。”
“我说过要保护公子的安全,但是在这座破山谷里,没有安全可言。我已经劝说小郡主回心转意,是她想让公子进城,至少第一个问题不存在了。至于公子不想进城——请公子为其他人着想一下吧,再来刺客,要杀的或许不只是公子一人。”
“你能让芳德郡主回心转意?这不叫回心转意,她从来没想过要让我进城。”徐础对此真有几分意外。
冯菊娘笑道:“公子有公子的本事,我有我的手段。劝说小郡主并不容易,刚刚嫁过来的那位贺荣贵女帮我一个忙。”
徐础更加吃惊,“你认识的人真不少。”
“其实我不认识,这位贵女……怎么说呢,姑嫂之间难得不是敌人,这一点帮了我,也帮了公子。”冯菊娘很高兴,也有公子不了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