靑洲英坭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887年,是华夏第一间外资水泥厂,在港澳都设有工厂。
但靑洲英坭自从60年代以来却每况愈下,68年的时候红磡海旁厂房外墙甚至曾经出现一条长达70米的裂缝,引起了周边的恐慌。
林传亮昨天看到的是靑洲英坭在西环海旁的包装仓库,情况还好,但红磡生产工厂的环境问题就大了。
年年都被居民投诉甚至惹上官非,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牵扯了管理层许多精力。
前几年又碰到股灾,到现在还没缓过来,市值只剩下大约一亿港元。
林传亮也是突然才想起来的。
要不然到明年,靑洲英坭就要开始落入长江李生的手中了。
有时候机会就整天在家门口等着,但总会有人视而不见。
“红磡地皮?”
马世民疑惑的问,“林生打算进入地产业?”
林传亮摇摇头,“根基太弱,先在外面打转看看。
而且红磡发展这么快,靑洲英坭那80万方呎的地盘,先拿到手里肯定是超值的。”
马世民点点头,“那倒也是,而且现在地产已经有所复苏,接下来两年靑洲英坭肯定会利润大增。
正好它的股权相对分散,布鲁加既有能力又有权力,以后如果能够入主,让他继续执掌也可以顺利过渡。”
这也是马世民的本事了,林传亮就压根不知道靑洲英坭的董事会主席是谁。
他想了想,笑着说道:“暂时就不用考虑太远了,第一阶段我们只要16%,能够成为当然董事进入董事会就行,到时你也多一个董事头衔了。”
马世民摊摊手,调侃的说:“这就是你说的董事、总经理?”
“哈哈哈!”
林传亮听了大笑起来,惹得马世民连连摇头。
……
很快,马世民就将投资部组建起来。投资部的作用主要是跟花旗沟通并协调策略,而股份的收集却要靠花旗。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
因为没那么简单!
70年代的金融证券市场交易,都是通过经纪行场内进行的,交易用的是纸质凭证,登记过户靠的是人手抄写。
更重要的是,刚刚过去的76年,全港四个交易所(四会)全年成交额只有区区131亿,平均每天交易额5000多万!
这还是因为去年恒指从一月的350点上涨了30%,而且公司间收购较多,才有了去年上半年的100亿交易额。
但今年以来,整个股市延续了76年下半年的要死不活,涨跌幅极小,交投十分清淡。
事实上整个77年的四会全年成交额,将会是61亿,日均不到2500万!
整个香江两百多只上市的股票,去掉那些的安静股沉寂股和死股(停止交易但没有退市),余下的活跃股就算还有一百只,平均每只的日均交易额也不超过25万。
这25万还是平均值,象靑洲英坭这样本就不算活跃的股票,今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甚至不到10万。
林传亮要是自己通过经纪行直接在股市挂单吸筹,那股价肯定很快就得飚到天上去!
他又不是钱多,最好当然是直接接手其他大股东的股份了,哪怕有所溢价,最终成本还是更低。
如果没法一步到位,那肯定是要通过花旗以及花旗的关系经纪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逐渐吸筹,甚至说不定还要偶尔卖一点,这样才有可能让股价的上涨相对没那么快。
花旗自然是双管齐下的,至于要怎么做到,那就是他们的方法和人脉了,反正不是未来那样摆几台电脑就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