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能这么说,当今陛下前隋文帝开皇十七年生人,登基为帝那一年是武德九年,当时陛下也已经二十九岁了。”
“这年纪上并不像是你说那么绝对,没有参考意义。”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他自然是知道萧律想表达什么,但是他却不认同这个观点。
“但是...有一点舅舅你必须要承认,若是十年之后,太子殿下依旧稳坐太子之位,那他朝中的势力要膨胀到什么地步。”
“那个时候,魏王殿下如果还无法图谋太子之位,恐怕早早的就要去封地为官,一辈子也无法染指大位了。”
“这个时候,陛下的心里会怎么想...?”
萧律的这句话,仿佛在长孙无忌的耳边敲响了洪钟,震耳欲聋!
是啊,如果到时候朝中只剩下李承乾一个人,那李承乾的势力得膨胀到什么样子?
但是那个时候的皇帝却是李世民,以李世民如此强势的性格,真的能容许李承乾坐拥这么大的势力,让当年玄武门之后发生的事情,再发生一遍吗?
当年玄武门之后发生了什么事,长孙无忌是一清二楚的。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就成了太子,按照正常的规矩来说,李世民的这个太子是要多当几年的。
原因很简单,李渊才当了几年的皇帝,肯定是不愿意退位让贤的。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还是退位,将皇帝让给了李世民,这里面就有问题了。
其实也不难猜测,因为李世民当时掌握着兵权,朝中文武百官几乎大部分都是他的势力,所以李渊不退位不行。
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初李渊耍了一个小聪明,虽然将李世民立为了太子,但是却暗中扶持其他的儿子,妄图干掉李世民。
同理可证,如果李承乾的势力真的像是当初的李世民一样,那李承乾还会甘心做一个太子吗?
李世民会任由这种前车之鉴发生在自己身上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舅舅别忘了,魏王殿下可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因为他知道,若是拖得时间长了,朝中那些让他回封地的声音变多,对他是不利的。”
“当年陛下所说的‘不之官’是有时限的,所以现在看来两个人只是暗斗,但是过不了多久,就是明争了。”
这些都是萧律根据历史进程猜测来的,但是关于李世民那部分,是萧律自己想的。
原因很简单,这些事当初都是李世民做过的,他怎么可能会忘记呢?
更为重要的是,李世民一直在强调兄弟之间的友爱,但是李承乾和李泰一直在争。
早晚有一天,他们争的李世民都厌烦的时候,那就是李治该登场的时候了。
长孙无忌轻轻的呼出一口气,虽然他的眼光也很长,但是却长不过得知了历史进程的萧律。
而萧律敢跟长孙无忌这么说,就是因为他知道,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
因为长孙无忌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就算是后来李治登基了,长孙无忌在李治的心里,依旧是个好舅舅的形象,所以对于投资各个嫡子,长孙无忌是有想法的。
“没想到啊没想到,律儿今日之眼,真乃金玉良言。”
“律儿所想之深远,老夫有所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