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十四年十月十一。
帝都,汉京。
柿子树的叶子已经落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了枝桠结的硕果累累,红艳艳的。莲池里的莲花落尽,只剩黑色的残枝半立于水,池面秋风萧瑟。
卵石铺成的甬道,李世民和张超同行。
张超落后李世民半个身子,君臣都身着礼服。
李世民双手背负,张超双手则抱着袖子,微微躬身。
侍卫随从们远远跟随着,并不敢打扰这对君臣。其实许多人远远看着,心里都非常怪,这对君臣怎么现在还能这么平静的同行?
皇帝不应当恨张超入骨,恨不得掐死他吗?
两人都走的很慢。
“远,你想要什么?”
良久,还是皇帝先打破了沉默,皇帝的话语很平静,没有愤怒,没有指责,只是平静的一个询问。
张超很钦佩皇帝的这个地方,似乎皇帝此番受此打击之后,那些偏激、自负、刚愎又都尽去,他重又恢复到了一个理智和冷静的皇帝。
“陛下,我想天下太平!”
李世民轻轻哼了一声,“说点实在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朕不想听这些,你说点直白实在的,你到底想要什么,朕有时真的弄不明白,如今也算尘埃落定,你告诉朕也无妨。”
“陛下,我想华夏明传播四方,汉家百姓富足安康,大唐国富民安!”张超道。
“那你呢,你自己想要什么?”
“我?我想灞张家与国休戚,共享这繁华盛世。大唐万世永昌,张家也兴盛不衰。”
“你没想过要取而代之?”
“没有。”
“真没有?”李世民疑惑。这是他与张超分裂最大的关键所在,看着张超的声望财富与日俱增,李世民不相信张超会不想取而代之,这是本能。
“陛下,臣的许多想法与一般人,或者说与绝大多数人都不同。臣看的更多,想的也更多,也许历史许多人处于我的位置,有了臣这样的声望、官职爵位、财富地位,以及人脉之后,他们想的是那至尊之位,臣想的却不同。”
“有何不同?”
“陛下,你也熟读史书,当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总是陷入这样的一个怪圈之。周八百年天下,但周之后,两汉两晋以及诸统一王朝,长者也不过二三百年,必然要陷入动乱之。经历一番残酷的动荡之后,再统一。”
“陛下知道这是为何吗?”
李世民摇头。
这个问题根本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许多人便归之于天命。甚至还出了五行相克等学说。
“陛下,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的问题啊。一统天下后,人口便会大量增加,一二百年时间,足以人口翻数倍之多。而一统王朝,时间久了,难免吏治**,权贵兼并严重,最后大量百姓失地,无数百姓沦为佃户或者奴仆,而这些人的权益向来得不到保证,最后贫富对立严重,阶级矛盾巨大,最终,便会爆发。”
“不可能这么简单。”李世民道。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真要细谈,谈三天三夜也谈不完,但这却是本质之一,而且还是重要的本质之一。自周以来,原王朝都是传统的古典农业明,所以说土地其实是根本。当土地兼并严重,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最后总爆发。”
“而现在大唐却有了一个契机,一个改变这个治乱循环的契机,一个可以避免二三百年一次循环的契机。只要大唐把握了,那么大唐能跳脱怪圈,开创千年兴盛之世。甚至,让我汉明彻底的跳出原这个圈子,向着更远的地方扩散。”
一个农耕明是无法超脱原这个地域圈子的,因为生产力不足,无法供养出一个超级帝国。
但发展工商、贸易,然后实行对外扩张策略,进行开拓、殖民,那么大唐无可限量。
工商发展,能够持续的为帝国输血,能够支撑帝国的一直对外扩张。同样,护张夺得的土地、人口等各种资源,又能反哺帝国,让帝国的这一循环一直下去。
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完全超脱这个时代的模式。
要在千年后,欧洲人才会开启大航海,然后是工业革命,然后才有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全球,有了荷兰海马车夫,有了英国的日不落帝国。
相于这些欧洲小国,大唐有着更多的优势。
拥有着此时先进的技术,有着大量的人口,有着稳定的政局,开明的君臣,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
这已经是一个变革的前奏。
李世民想倒退,他畏惧那无法掌控的未知,可张超却知道,这条路对华夏,对汉家更有利。
让所有的百姓都固定在土地,那么王朝永远不会超过帝国前期,越往后越弱。
“陛下,我张超希望大唐把握住这阵风。”
“如果大唐朝着你所说的方向发展,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李世民问。
“如果一帆风顺,也许不用百年,大唐帝国的疆土已经遍及诸大陆。”
“在大唐的领土,太阳永不落下!”
“大唐,将成为日不落帝国。”
李世民如今也知道一些新的地理天知识,如这边大陆太阳落下,那边大陆太阳却刚升起,大唐的白天,美洲却是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