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br>
船只行驶在长江,碧波涛涛。两岸则是一片翠绿,一块块的农田里,农夫正赶着牛耕田犁地,有黄牛也有水牛,老牛慢悠悠的背着犁,农夫在后面扬着鞭催赶。
后面有妇人和老人则背着筐,挑着桶,往田里撒粪肥,泼沼液。要想田地产量高,得保肥。这已经是如今天下农人都知道的种田法宝,各家都沤粪,甚至还有专门的肥厂。
那些集镇城里,甚至路边,到处都是公厕,而且这些公厕几乎都是由人承包了的。免费供应,甚至赠送厕纸呢,为的是五谷轮回的粪肥。收集沤制加工,成了农人争相购买的肥料。
甚至还有用榨油剩下的豆饼,以及菜场里那些臭鱼烂虾,鸡鸭,从非洲欧洲运来的奴隶。
这些人是花钱买来的。
但如果不重视这么一个庞大的阶层,一直把他们不当人,那这等于在大唐繁华的基石下,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火药桶。
总有一天,这火药桶要炸。
为何要允许奴隶可以自赎,要何要给奴隶薪水,为何要让奴隶的儿女一生下来成为自由民?
因为张超要让这社会阶层是流动的。
正如寒门子弟通过读书参加科举,可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一样。奴隶们的身份也不是不变的,通过认真努力的工作,赚取薪水,然后得赎得自由,成为一个自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