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蕤行事还算比较小心的,一路追击的时候,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查前方张济大军的动静。
一连两天,张济的大军都是向寿春城的方向赶去。
第三天的时候,张济的大军已经绕过阳泉,继续向寿春城的方向赶去,桥蕤这才真正着急了,再也不怀疑张济并非是要突袭寿春了。
桥蕤下令急行军,务必要在阳泉东五十里处,抢先赶在张济大军的前面,进行伏击。
淮南的地形,桥蕤再熟悉不过了。
在阳泉的南面,有一个滨湖,纵横数十里,向东北直到寿春城之南。
于是,桥蕤没有走陆路,而是选择走水路,行军速度是陆路的数倍之多。
阳泉跟寿春之间,有一个要塞,叫做安风津。
桥蕤率军先一步赶到安风津,从安风津守将的口中得知,张济的大军还没有赶到,桥蕤不禁松了一口气。
但是,桥蕤不敢真正松气,立即就率领大军,选择了一处极佳的埋伏地点,静等着张济大军的来到。
果然,大概两个多时辰后,已经快到傍晚时分的时候,张济的大军来到了。
哈哈,桥蕤心中大喜之极,这一战,他是全力以赴了。
不但是他自己率领的三万人马,就连安风津的两千守军,也被他尽数带出来了。
人数,是三万对三万二,更何况桥蕤是伏击方啊,占着大优势呢。
时间,慢慢地流逝着,桥蕤在等着斥候带来的消息。
可是,已经一刻钟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斥候再回来向桥蕤汇报了。
怎么回事,桥蕤双眉皱了皱,心中隐隐感觉到一丝的不安,但他实在想不出来,自己到底哪里出现了疏漏。
终于,又一刻钟过去了,桥蕤心中彻底不安起来。
他是斥候肯定是被张济的斥候搞定了,看来张济发现了他的计谋,甚至于,从一开始,桥蕤都是在被张济牵着鼻子走。
没有了斥候,桥蕤就好比是一个瞎子一样,不知道张济的大军到了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
桥蕤的确是一名将才,当机立断,不再伏击张济的大军,火速撤回安风津,以安风津的要塞阻挡张济大军的东进。
前有安风津,后有安丰城,桥蕤就不信,在这种情况下,张济的大军还敢继续向寿春城挺近。
桥蕤的动作很快,三万大军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回到了安风津。
安风津的城头,只有十几个军士,里面的守军几乎都被桥蕤抽光了。
看到桥蕤率领大军回来,城头的军士立即将安风津的城门打开,放桥蕤的大军进来。
走在大军的中间,桥蕤转过头来,望向刚才选择的伏击地点。
多年的带兵生涯,使得桥蕤心中的不安越来越浓了,他敢确定,张济绝对有阴谋,但他却想不出张济的阴谋点在哪里。
缓慢走到安风津的城门处,桥蕤忽然发现,粗大的城门绳跟以前不一样了,似乎断过,又被打结连接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