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飘来一团乌云,大雨即将来临了,鲣鸟慌慌张张地巢里赶。鲣鸟扁扁的嘴,细细的腿,就跟鸭子似的,所以俗称“海鸭子”。它们早出晚归,非常勤劳。白天,渔民根据它们寻食的方向,驾船扬帆撒网捕捞。傍晚,依照它们返回的方向,回到海岛,因此人们亲切地称鲣鸟为“导航鸟”。
时间一路向前,深夜,月亮像往常一样给大地湾村带来了诗意的月光。月光下,田里的秧苗眨巴着绿悠悠的眼神,舞动着轻灵灵的腰枝。熊礼和生母汪璐各自操一把刃口雪亮的镰刀,兴冲冲来到自家的稻田,很快,一个个穗头低垂的稻把在“嚓嚓嚓”的声响里躺下。月光一照,稻把里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接着,是捆扎、堆垛、作担、上场,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月光洒落在头上,脱粒是在自家小屋门前的空地上进行的,望着金星般飞舞的谷子,熊礼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与欢yu,并且一遍遍地幻想:有谷子就有了白米,就可以吃到香糯粘嘴的米糕;另外,还可以留一把谷子,冬天焐脚炉时用谷子爆米花,多有趣……
熊礼道:“娘,‘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
汪璐一听“性”字急忙问道:“这话谁说的?怎么那么不文明!”
熊礼道:“孔子。”
汪璐道:“孔子?什么玩意儿?你以后不准跟他玩!”
太阳睡了一觉醒来了,它笑眯眯地从东方爬了上来。很快,阳光就在嫩绿的柳条上撒下了一抹金黄,院墙旁的一棵杏树也泛出了一片淡淡的桃红。教室前后都是青翠的竹林,早晨,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远远传来,其声如水滴落入静潭那般清脆。
崭新的课本散发出油墨的清香,琅琅的读书声、铿锵有力的讲课声、叽叽喳喳的读书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为了把后代培养成高富帅,宋代皇室着实花了不少心血。广文馆其实是南宋专门教授皇室子弟的中央学校,由于这里环境优雅、气氛和谐,所以是搞学术、看小说、谈朋友和打瞌睡的不二圣地。
宋代是文人的天堂,宋初,太祖皇帝就已经将文人摆在了国家统治这座金字塔的塔尖上。有宋一代,文士地位之显赫,待遇之丰厚都是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文官除了工资薪水之外,还有茶酒钱、职钱、差旅费、厨料、薪炭、马匹及仆人衣食等等杂费,甚至还有“职田”,一般最少也有一到两顷,逢年过节更是赏赐一大堆。
工资、补助、带薪休假、养老保险、宋代公务员不仅福利待遇优厚,而且管理还特别人性化。公务员即使是退休了,朝廷也会给他一个道观来管理。因此就算是以清廉著称的范仲淹,也能购买苏州近郊上千亩的良田用来赡养其家族,而其他的达官贵人,可想而知又是多么的富有了。
这个非常有用,因为有金子的地方,盯着的人总是很多。由于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再加上制度优越,两宋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在漫长而痛苦的社会变革中,北宋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思想解放、个性张扬、才华横溢,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大文豪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等。
南宋同样也是群英荟萃,其中就有以词闻名于天下的辛弃疾,由于在他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能做出一番光彩的大事业,而最终又不能如意,所以他的词满怀宋室南渡后的激愤之情,悲壮苍凉。
陆游的诗悲壮雄浑、慷慨激昂,他的诗内容既多,才情又广阔,可谓南宋第一诗人。而身为女子的李清照,也是文坛巨子,她的作品文字清新、简练,如一杯香茗,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品一品,令人怦然心动,回味无穷。
时任南宋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的著名学者朱熹,更是为后世学子顶礼膜拜。他是继孔子、孟子、董仲舒之后,对中国影响最深的思想家,更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威望很高的他认为“理在先、气在后”,提出了要“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并最终完成了宋代客观的唯心主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