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京城里的宗室,多半就是像宗正卿家里的姜三郎这种,血脉几乎出了五服,没有王爵,身上担着官职,留在京城里领一份俸禄过日子的闲散宗室。
当时嫁过去突厥王庭和亲的,就是京城里一位远支的宗室女,算起来是姜鸾的远房姑母。
嫁过去时和姜鸾如今差不多年岁,十五六岁娇花般的贵女,出嫁前封了‘燮昭公主’。
十二年前和的亲。
算起来燮昭公主今年也只有二十七八岁。
泓胪寺五月底的奏本上写到:燮昭公主殁了。
去年初就殁了。病逝在冬日荒漠无边无际的大雪里。突厥王庭当时正忙着和争夺牙帐的薛延陀部落打仗,压根没有报给大闻朝廷,过了一年才报过来。
燮昭公主和亲当时,嫁的是突厥大可汗。相隔短短十二年,如今的突厥王庭换成了薛延陀部落的新任大可汗。
新可汗坐稳了牙帐,屠灭了旧可汗的部落,抢掠了大批奴隶,歌舞狂欢过了几轮,突然想起了曾经和亲给旧可汗的中原公主,听说是个美人儿。
一问,人早病殁了。
薛延陀部的新可汗立刻召人写下了国书,言辞间毫不客气,指名道姓要中原皇帝再送个公主过来。
裴显翻了个开头,脸色渐渐地不大好看。从头到尾看完了,合拢奏本,递给了旁边的谢征。
谢征翻完了,脸色也难看起来,同样递给了旁边的崔滢。
姜鸾打量完大帐里各人不好看的脸色,转头细问信使,“京城里的李相,崔中丞,还有其他朝臣们,都是什么反应?”
信使答:“朝臣们群情激昂,言官们纷纷上书,言辞激烈,痛骂突厥人忘恩负义,冷待和亲公主,坚决反对再和亲。”
“上书的只有言官?”姜鸾听出几分不寻常,“政事堂的李相和崔中丞都没有表态?”
信使更为谨慎地回应,“小的离京之时,尚未听到政事堂关于国书的批复。”
姜鸾听完点点头,对裴显说,“难怪四百里加急催你回去。都把事压着呢,等你回去接着议。”
裴显略一颔首,“臣心里有计较。”
他的视线原本始终低垂着,不是看身侧烛火,就是盯住大帐地上铺着的毡毯。
姜鸾和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视线终于抬起,往她这边意味深长地扫过一瞥。
姜鸾轻哼了声,头扭去旁边,做出懒得搭理的神色。
她刚才想事情专注,一不留神,主动和他搭话了!
她先开口搭的话,等下再想赶人走,可比始终不搭话要难上十倍。
雪白贝齿咬住了嫣红下唇,微微地陷下去一点。还是那句话,多大点事,只要她不往下想,就能当作事情不存在。
她把细微的烦恼抛去脑后。
“关于突厥人国书的前因后果,大致就是如此,各位心里都有数了。本宫对此事有些看法,等回京之后会当面在圣人面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