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一首是名为《荷花》的诗。
再下一首还是名为《荷花》的诗。
苏菲仔细的读着这四首诗词,张桓公一捋长须徐徐说道:“这四首诗词,是去岁端午时候许小闲在竹林书院当着数千学子现场而作!”
“他做出这四首诗词的时间,仅仅只有半盏茶的功夫。在老夫看来,他已经超越了北魏的花七步。因为花中举是七步成诗,而繁之则是四首诗词一气呵成。”
“这四首诗词皆是写荷花,但每一首都不一样,每一首都有其中独到之神韵,”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多么细致入微的观察,多么生动形象的刻画!”
“相到熏风四五月,已能遮住美人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他的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无穷意境,令人越读越觉得那字里行间里显露出来的回味无穷的画面。”
“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无病呻、吟,这才是真才实学的体现,就如同他所说的那句话一样。”
苏菲抬头,双眼迷离,“张爷爷,他、他说了怎样的话?”
“他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瞧瞧,多么浅显的道理,可这样的道理天下大儒谁又能总结得出来?可繁之却一语道破,这句话道出了诗词之本意,这样的本意天下有几人知晓?更不用说像他这般洞悉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苏菲细细的品味着这句话,那双迷离的眼睛变得愈发的朦胧起来。
她似乎看见了许小闲当场做诗时候的那一份淡定闲然——他领悟了诗词的真谛,信手拈来便是无人能及的篇章。他已登临绝顶之上,万千沟壑云海早已沉入了他的心间!
她接着看了下去。
这首诗名为《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菲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一瞬间她的脑子里顿时就将这一句诗变成了一幅画!
她似乎看见了霜寒月明,看见了银河璀璨。
她又翻到了下一首,这是一首词,名为《琵琶仙、中秋》。
她低声的吟诵了起来:
“碧海连连,
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
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
那堪重对,
旧时明月。
……”
她久久才抬起了头来,咽了一口唾沫问道:“这两首……便是他乡试时候所作?”
“对,所以袁树之一见狂喜,将他的这两首诗词送入了京都,却不知道为何会石沉大海。老夫有修书一封给苏公,尚未能等到苏公的回信。”
“这样的诗词若是都进不了文峰阁……老夫不知那文峰阁设置在那里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