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规则部位还需要有套模,因此这类造型模具往往多达十几件。
模具分单模、合模两种。
单模适用于器物上装饰用的贴花、堆塑等小附件。
合模是用两个半模压制后对接粘合而成,适用于各种人物、动物和一些生活器皿。
有了合适的模具,制作起一些人物和动物器型,就变得十分容易。
首先将经过揉搓和陈腐过的软硬适中的陶泥,放入模子用手按压。
其厚度根据制作物体的大小灵活掌握,然后用泥浆粘接合模。
等到模具里的陶泥本身有一定的强度时,取出粘接组装成型,并用专用刀具将粘合部位修平。
最后用手指抿抹,用毛笔或毛刷蘸水修饰。
技术好的工匠,在这个过程当中,轻易就能够使胎体均匀,薄厚适中,黏合过的部位天衣无缝,宛若一体。
只不过,每次创作一个新作品,都要先做原模。
这是接下来所有作品,定下来的原型。
陈文哲的双手厉害,又做出来了合适的模具,自然就可以制作他先前想要的一些器型。
首先是骆驼和马,这可以说是唐三彩之中最经典的器型。
那么,为什么唐三彩中骆驼和马的形象,比较多见?
盛世大唐,万国来朝,中外交流空前频繁,通过丝绸之路运抵盛唐的物资络绎不绝。
而担任这一艰巨使命的,正是西域之骆驼。
因此,当时的人们把骆驼,看做是财富和富贵的象征,而唐人爱马又是出了名的。
因此,作为明器,唐人竞相以三彩骆驼、三彩马当做陪葬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唐三彩,多是骆驼和马的原因。
先前陈文哲做的设计图,现在就可以用了。
之前他做设计图,有点讨巧,使用的都是现成的设计,比如三彩黑釉陶马。
真品的三彩黑釉陶马,是公元618—907年的唐代之物;1972年阳洛出土,现在藏在国家博物馆。
唐墓中出土的各种三彩马,尽管千姿百态,却都具有头小、臀圆、体态匀称、膘肥体壮的特点,是当时西域马体型的写照。
这件马俑除面、鬃、尾、蹄涂白釉外,全身披黑釉,在唐三彩中实为罕见。
而且造型雄健,釉色匀称,姿态自然,是唐三彩马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这一件三彩陶器精品,其成品是空心的,当然,原模却是实心的。
陈文哲有着自己独特的雕刻手法,可以处理原模,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一点特别重要,毕竟老物件可以复刻,但是这匹马的精气神,却照抄不来。
雕刻完成,放入陶泥,压膜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件陶马。
这个时候,就可以显现出陈文哲的雕刻技术。
惟妙惟肖还不算什么,主要是那种精气神,这绝对只有大师级手艺才能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