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种说法也有很多人的认可。
因为有很多资料、考古发掘,都说明哥窑,特别是传世哥窑,不是南宋时期生产的,而是南宋灭亡之后的元代生产。
这里面充满了争议和谜团,这也是陈文哲这一次,为什么特别制作一批哥窑的原因。
就因为哥窑器,真的很特别。
哥窑瓷,特别的地方很多,首先是瓷器的釉面满布碎片纹。
这是由于胎体原料受热时膨涨系数,大于釉层的膨涨系数,在瓷器烧成后冷却时,胎体将表面玻璃釉层拉碎,即为百圾碎。
这里就是涉及到收缩比的问题,总归起来还是热胀冷缩。
只不过哥窑釉面的热胀冷缩更加厉害,入窑烧制之后,有膨胀也有收缩。
最后还是因为受热膨胀系数,大于釉层的膨胀系数,导致釉面破碎。
这就是导致瓷器釉面开片的原因,所有开片瓷器,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刚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窑工肯定会以为这一窑瓷器烧毁了。
可是,由于这样制作出来的瓷器,胎釉密合极佳,釉层不剥落,也不划手,除了出现奇特自然的片纹,没有任何有碍使用之感。
最后取出来一看,感觉还很漂亮。
所以,这也算是烧制成功了一批特殊的瓷器。
从此,就因为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反而让它成为了世人所追求的精品瓷器。
就因为这個,宋代龙泉窑的工匠人,人为控制胎釉成分,作出这种奇特片纹的瓷器,为宋代瓷器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光彩。
因为刚开始的出现,就比较出人意料,所以刚开始烧制的时候,技术难点还是不少的。
要想烧制出精品哥窑器,要从瓷石、泥胎、釉料、工艺等全方位的把控。
而现在陈文哲既然要发表论文,那就更要深入研究。
幸好,他还算是懂龙泉窑,毕竟他第一批仿制的瓷器,就是龙泉青瓷。
这让他对于龙泉窑,或者说是哥窑,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让陈文哲复烧起哥窑瓷来,就很有利。
他很清楚,龙泉地区考古发掘、调查发现的哥窑瓷器,都是灰白胎。
而且质地比较粗,施浅灰色青釉,釉质肥润。
其片纹大小相错,深浅有致。
装匣时垫坯工具为垫饼或垫圈、垫烧工具的质地很细腻。
传世瓷器中被认为是哥窑作品的,还有铁骨胎、深灰胎、土黄色胎的,釉色有炒米黄色、浅炒米黄色等。
这些通过原来陈文哲获得那件元代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得到过一些信息。
可惜,他当时得到的信息,太多,他也没有仔细研究。
再说,当时他看到的一些历史影像,可没有旁白,也没有解说。
他能确定是什么朝代,都是根据传承中出现的人物、衣着,结合瓷器的工艺、造型,推断出的大体年代。
现在需要深入了解,哥窑到底是属于龙泉窑的分支,还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著名窑口,还真需要好好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