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减的军队,也都做了各种安排,除了回乡种地的人之外,多有职位,继续夯实着朝廷对于基层的影响。
其次,则是对大汉官僚系统的调整,这同样是个旷日持久的工作。大汉立国的这些年,尤其是刘承祐继位的这十多年,进行了大量的制度重建、改革,但是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详细的梳理。
此番刘承祐做的,就是这件事,尤其在权责方面,划分更加明确,查漏补缺,使得整个官僚系统更加合理,增强治务实力,提高行政效率。
伴随着的,是对中央及全国官吏的大调整,十多年以来,因为国家的主旋律是“统一”,地方权力虽早已归附中央,但在官员的任用上,不合理的地方太多。
当然,刘承祐的调整,不是一概罢免,而是考核、调动,陟罚臧否。像那种,在一任上一待就是七八年乃至更久的,是重点整改对象。这种情况,在开国初期,还是比较常见。
这种调整,一直到去年夏,才真正告一段落。到如今,大汉的军政,才真正走向正轨,此前制定好的制度,在落实程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至于其他方面,皇帝的意志,体现在交通上,朝廷在治河、修路、疏通漕渠的事务上投入了大量人物力。担着工部尚书的雍王刘承勋,几度出京,视察黄河、汴水的治理工程。为防决堤,还专门下诏,让黄、汴流域州县,安排沿岸植树,两年多的时间内,植杨柳超过三十万株。
同时,为了弥补财政,朝廷终于把目标指向商旅了。此前,有皇帝压制着抑商的声音,使得大汉商业呈放任式发展,但在以农为本的帝国,终究轮不到商人为所欲为。
是以,当刘承祐露出这个意思后,割肉的宰刀很快就挥下来了。三司除了出台一系列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外,还有一套相对清晰简明的商税制度,关税、市税的收取,对于各类商品的税率都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同时,对于税吏也进行了制度规范,缴税与收税,本来都是相互的,至少在制度是容不得任何一方乱来。
这就像一张松散的罗网,突然紧密起来,直接围向商贾人群。当然,这并不代表对商业的扼杀,这是一种规范,使其良性发展,只是在很多执行的官吏而言,这就是一场因财政困难而采取的杀猪行动。
并且,在朝中还是引起了一些反对的,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原因也很直接,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虽然大汉明文规定,担任公职者不能经商,严禁官商勾结,但是,这哪里是禁得了的。
刘承祐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想要对商业进行整顿时,也是谁都拧不过他的,些许的阻力,甚至不能延缓其势。
甚至,刘承祐都没有亲自下场,只是授意武德司、三司使配合三法司进行了一波反腐打贪,主要针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朝廷因为被处置了一大批官员,而商贾之中,东京有名的富商何福殷被拿来当做典型处置了,以其行贿、不法经营,斩首、抄家、流放。
这个背景深厚,在东京辉煌了十多年的巨富之家,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什么关系都用不上。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在权力面前,再多的钱都无用,不加收敛,反遭钱祸,倒也引起了不少人感叹。
而就刘承祐个人方面,这三年里,他又添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皇室愈加兴旺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