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世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苏、杨二人之事,对于如今的刘皇帝而言,只能算是个小插曲的。汉初之际,曾经分掌权柄,在大汉朝廷呼风唤雨的两个宰相,如今也只是两个需要人同情,需要天子以一种怜悯的姿态予以赦除的衰垂老朽。

不可否认,刘承祐确实已动了赦免二臣的心思,这对当下的刘皇帝而言,只需动动嘴就行了。并且,可以料想,公卿百官都会因为皇帝的“宽宏”而大加赞颂。

当然,短时间内,刘承祐还是不打算将那二老召回朝廷的,时机不到。不过也不用等太久,南方一平定,他们就可以受邀参与统一的庆功宴了。

刘承祐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恢弘壮丽的崇元殿内,功臣满座,礼乐齐鸣,他刘皇帝则站在杨邠那老朽面前,一手持杯,一手指着一统的江山,平静的问他:朕这个皇帝,做得如何?

......

“潞州所奏,调发民力,开凿太行道,你觉得如何?”崇政殿内,刘承祐如常与太子刘旸交流着。

“通达馈运,加强河东、河北两地的联系与交流,也是遵从爹爹开通道路的政策,儿以为可以批准!”想了想,刘旸答道。

常年以来,由刘承祐主导的大汉朝廷,对于道路交通的改善,格外重视,不只有利于军事、财税的输送,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繁荣。

因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开封,在黄汴流域,再加上水患因素,朝廷大部分的人物力,实则都投入在水路改善、河渠疏浚上。

不过,在陆路上,也不可能完全忽视,只是由朝廷直接主导比较少,大部分是让地方官府作为,而中枢起审批、监督作用。虽然比较零散,但常年的累积下来,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比如太行道,自北向南,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开路工程,也有五十三个,这还是在工部有记录的,那些小打小闹,动用人物力少的,则更多了。

而横断东西的太行山间,那一条条山道,就仿佛一条条血管,被开拓疏通,成为连接河东、河北的命脉。到乾祐十三年,朝廷已开始使用火药进行开山了。

一直以来,军器监都有在火药的研发改进上下功夫,但是,皇帝只能提供一个指导性意见,或者说叫命令,让他们想办法提高火药的性能与威力。而在实际的研究上,根本一点忙都帮不上,皇帝最大的作用,就是用行政命令鞭策,用荣禄鼓励。

在此前的战争中,汉军没有大量使用火药武器,原因也很简单,技术不算成熟,爆炸威力不够,如果仅利用其燃烧能力,还不如火油弹,那威力可大多了,也好用多了。

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专项研究,总归是出成果了,已然可以用来进行开山开矿了,就开山而言,虽然威力仍旧不算大,但比起人力而言则确实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回到开路的话题,此番潞州上奏,是准备来一场大的,仅计划征发的民力,就有上万人,打算在原有山道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拓平,彻底交通东西。同时,因为对火药的有限制使用,也向朝廷请求火药支援,并希望能够协调东麓的相州能够也从东面展开工程,毕竟是涉及两地的。

也是项目比较大,此事才会呈到刘承祐面前。潞州知府,名叫全师雄,就是原蜀臣,因为在平蜀的过程中表现良好,立下的不小功劳,在举家迁到中原后,官运还不错,已知一州府。

“既然你觉得可以,此事就由你回文安排吧!”看着太子,刘承祐吩咐道。

“是!”

对此,刘旸意外之余,也不禁倍感压力。他已经感觉到了,皇帝老子有意识地在下放一些权力给他,但是,不知为何,心中压力更多过欣喜,他的顾虑在于事情如果办不好,不好交代。借机把握权力,刘旸一没那个想法,二没那个胆子。

“另外,记得警示道州衙门,务必体恤百姓,钱粮用足,国家每有大工,也是最容易的引发民怨之时,这点务必要警醒!”刘承祐又提醒道:“尤其是相州府,那里人力本就不足,更需爱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