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零六章 上帝的归上帝,科学家的归科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庆祝晚会一直庆祝到了深夜才结束。

参加晚会的人们也都享受到了宴会中的喜悦。

特别是所有在林晓项目中有所职责的研究员们,更是获得了其他人的赞扬,其中不乏一些表现比较好的,也得到了其他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邀请,比如去办一场讲座,然后分享一下他们整个过程。

甚至也有一些人得到了一些大学的聘请,希望他们去大学担任老师教授什么的,这对于有些研究员来说,也算是得偿所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希望一直在cern里待下去的。

总而言之,基本上这些人们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这也让他们在心中对林晓表示感激。

如果没有林晓,他们肯定没有这样的待遇。

这也算是一种人脉了,毕竟整个项目组几百号人,除去一百多位一流学者之外,其余的那些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说不定其中就有几个是未来粒子物理学界的大人物,冒出一两个诺贝尔奖得主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些未来的事情,也只有交给未来才能够知道了。

晚会结束后,林晓他们便将研究的过程以及结论进行了整理,然后发表了出去。

一篇在科学上,一篇在自然上,一个w玻色子质量,一个是黑洞,每个都值得这两个期刊以封面形式发布。

当然,这两个期刊也确实是这么做的,w玻色子质量的论文,封面是一个w砸碎了旧标准模型中所有粒子的图案,表示w玻色子质量的确定是对标准模型的一次打破,不过,在封面的一个角落,还有一个微小的公式,仿佛是要取代旧标准模型一样,显然,这个公式就是新标准模型。

对于物理学界来说,新标准模型的取代,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了。

至于人造黑洞论文的自然期刊,封面就是一个代表着粒子对撞机的巨大环形物,然后正中间就是黑洞,很简单,当然,光是一个黑洞就十分吸引人了。

当然,等到这篇期刊刊登的时候,时间也已经来到了十二月中旬了。

距离索尔维会议已经十分接近了。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林晓的宿舍中。

说实话,在cern那边的小别墅中住了那么久,陡然回到这个狭窄的小宿舍中,林晓也算是有些不习惯,大概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缘故吧。

当然,问题也不大,至少这个宿舍要更加安静一些。

此时的他,正在为索尔维会议做着准备。

毕竟这也算是一个重要的会议,还是要好好对待的,而且他要在会议上为大家介绍他的多维场论,作为多维场论的开创者,他必须引出自己的新观点。

当然,这些问题也不大,毕竟到现在也才几个月而已,世界上能够看懂多维场论的物理学家,仍然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不管他有什么‘新观点’,基本上都属于真正的新观点。

忽然,他的电话响了起来,看了一眼来电人,林晓眉头一挑,是《时代周刊》的人。

之前《时代周刊》的人和他进行了联系,说希望能够采访一下他,对此林晓自然也不会拒绝,不管如何,这对他来说都是荣誉。

出国了这么久,他也自然需要为回国做准备。

虽然作为一个华国人,并不一定需要外国的荣誉和奖项来表彰自己,尤其是他这样的成就,但是,以华国国内的大环境来说,这些事情却始终是无可避免的。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样也是一个悲哀。

就比如屠呦呦,在拿到诺贝尔奖之前在国内几乎就是一个透明人物,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经历、无院士头衔,被人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当然,在诺贝尔奖之前,她其实在2011年获得了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而就连她在获得这个奖之后,也在学术界引起了一番争议,因为国内有学者认为那应该属于团队的,不应该属于她,即使青蒿素是她首先发现的。

而直到后来,她得到了诺贝尔医学奖后,争议也始终没有停息,但不管如何,对她来说也有了较大的帮助,就像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她的名字一样。

对于林晓来说,同样如此,一个归国的带着满身荣誉的科学家,国内也会更加珍惜一些。

尤其是他打算回去之后,就开始往光刻机上进行发展,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极大投资的项目,他背后又没有公司,没有百亿家产,所以唯独能够依靠的就是国家。

而这对于他来说,用一些国际认可的荣誉来为自己带来资本,也是有必要的。

当然,林晓也没有忘记当初那位老人说过,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去找他,国家也不会辜负林晓。

但如果林晓能够获得这样更多的资本,也能让国家更有理由去帮助他嘛,毕竟国内资源是需要分配的。

所以,现在《时代周刊》来采访他,也只是一个开胃菜而已。

……

很快,林晓来到了一间空闲的教室中,来到这里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

这也算是多维场论发表的这近乎半年以来,他接受的第一个媒体采访。

记者是一个男人,还有一个摄影师。

“林先生,你好,我是《时代周刊》记者麦克伦·凯恩。”

见到林晓后,那个男人便笑着迎上来,向林晓伸出手。

林晓和他握了握手,微笑着说道:“凯恩你好。”

“林先生的大名,我也是听过很久了,尤其是在在之前你的多维场论诞生之后,我们就一直想要采访你,但始终没有得到同意,现在总算能够采访到你了。”

麦克伦·凯恩想起这件事情,就不由感慨,他们《时代周刊》想要采访一个人,什么时候有这么难过?

但就是在林晓这里,他们联系了六个月都失败了。

这使得他们中间一度都想放弃了,反正他们也不一定就非得采访林晓——因为他们评判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时候,并不是非得需要采访的。

不过,面对林晓这样在物理学界中被认为是可以和爱因斯坦、牛顿相提并论的科学家时,他们还是选择了真香。

听到麦克伦·凯恩的话,林晓不由失笑,“这件事情嘛,实在是因为我这久以来一直都太忙碌,所以一直都没有接受采访,前段时间总算结束了工作,这才答应了你们的采访。”

麦克伦·凯恩笑着点点头,说道:“那看来我们还是挺幸运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那咱们,采访现在就开始吧?”

“好的。”

林晓点点头。

《时代周刊》并不经常专访人,不过专访的一般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国际关注的人,或者是他们评选的年度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