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柱和许文珊走了一会,赵宏华还在想着徐文山刚才说的话。
可不管怎么想,他就是想不明白。
徐文山为什么要说自己会哭呢,该哭的人不应该是他自己才对吗?
毕竟,他看上的东西都被自己抢走了。虎符,玉器,还有这幅《踏春图》。
看着手里的古画,赵宏华开心的不得了。
虽然过了点,但他觉得很值。
毕竟,是从徐文山手里抢过来的。
“啧啧啧,太棒了,居然买到了王伦的真迹。”赵宏华欣赏着古画,啧啧称赞。
欣赏了一会,他准备把画收起来,去找徐文山。
可就在这时,一名小男孩走了过来,对赵宏华问道:“叔叔,你怎么对着一幅假画看得这么入迷啊,有那么好看吗?”
听到小男孩的话,赵宏华忍不住笑了。
“你个小屁孩懂什么?这可是一幅非常值钱的古画,王伦的真迹,我花了两个亿才买到的。”赵宏华得意洋洋地说道。
说着说着,赵宏华苦笑一声。
自己跟一个小屁孩说这些干嘛,他又不懂。
“说了你也不懂,不跟你说了。”赵宏华对小男孩说道。
说着,赵宏华就要走开。
可小男孩还是继续说道:“叔叔,这明明就是一幅假画。不信的话,你再认真地看一下。”
赵宏华本来不想搭理这个小男孩了的,但被他一次又一次地说自己买到的古画是一幅假画,心里难免不高兴。
他重新把画打开,道:“哪里是假画了?”
小男孩看了一眼古画,然后说道:“叔叔,这幅画是做旧的,只不过做旧手法比较高明而已。”
“你从破掉的这个地方看里面的纸,就能看出来。”
看到有个小男孩说赵宏华买到的古画是一幅假画,不少人围了过来。
有热闹看的地方,永远不缺少看热闹的人们。
“叔叔你再看一下这幅画的装裱,是不是跟骆玉坊的装裱风格一样?”小男孩继续说道。
说完,小男孩便离开了。
小男孩所说的骆玉坊是有名的古玩仿制作坊,尤其擅长仿制古字画。
它仿制出来的古字画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一般的鉴宝人根本看不出来。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鉴宝大师,有时候也会看走眼。
听到小男孩这么说,赵宏华赶紧按照他说的去做,果然如此。
也就是说,这幅《踏春图》并非王伦的真迹,而是赝品。
顿时,赵宏华整个人都僵住了,就跟中了邪一样。
他两眼发呆,额头上冷汗直冒。
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人对他喊道:“赵总!”
过了好一会,赵宏华才微微回过神。
可突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呜呜呜地哭起来,嘴里不停地说着“假画”和“两个亿”这几个字。
花两个亿买了一幅假画,这搁谁身上,都要哭死。
那可是两个亿,不是两百,更不是两块。
呜呜呜!
赵宏华坐在地上,怀里抱着那幅假画,哭个不停,眼泪啪嗒啪嗒地滴落在地上。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过来,徐文山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他早就知道是假画了。
这一切,都是他的诡计。
只是,自己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已经晚了。
此时,在偏殿外面的一个角落里,徐文山掏出一千块钱,递给小男孩。
小男孩拿了钱之后,便开开心心地走了。
“李医生,你的主意实在是太厉害了!”徐文山对李铁柱称赞道。
用假画来坑赵宏华的主意,是李铁柱想出来的。
李铁柱微微一笑,道:“其实也不是我的主意好,主要是他太贪心了,心里的仇恨又重。”
李铁柱觉得,只要赵宏华心里的贪念没有那么重,或者是仇恨轻一点,他都不会,他都不会这么容易上当。
是贪婪和仇恨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吃了大亏。
不过这样也好,吃了这次亏之后,估计他以后再也不敢这样了。
“对了,徐大哥,你不是说青山会专门有个地方是让参加的人展示自己家宠物的吗?”李铁柱问道。
李铁柱把阿福和小灵蛇带过来,就是想要带它们去玩一下。
“有,在练功场那里,咱们现在过去,我也带金条过去玩一下。”徐文山说道。
随即,李铁柱和徐文山各自带着自己的狗,朝青山派的练功场走去。
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走,很快就到了青山派的练功场。
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带着他们的宠物来到了这里。
这些宠物大部分都是狗狗,还有猫咪、仓鼠、兔子等动物。
其实,说是展示宠物,其实就是给它们找个伴。
看到这里有这么多宠物,大部分还是狗狗,阿福和金毛开心坏了。
它们立马冲过去,跟其他狗狗打成一团。
李铁柱想要让小灵蛇从口袋里出来玩一下,但小灵蛇觉得还是待在口袋里比较舒服,不愿意出来。
看到小灵蛇不愿意出来玩,李铁柱也就算了,没有强求。
汪汪汪……
阿福冲进狗群中,冲着其他狗狗在叫。
看到阿福和金条玩得开心,李铁柱和徐文山找个地方坐下,看着它们玩。
可突然,有人指着阿福大声问道:“这狗是谁家的?”
看到有人指着阿福在问谁家的,李铁柱站起来,走了过去。
“我家的狗,怎么啦?”李铁柱问道。
听到李铁柱的话,大家都往他身上看去。
当注意到他身上的穿着时,不少人都露出了鄙夷之色。
穿得这么寒碜,怪不得养的宠物是一条土狗。
“小子,你家的宠物应该是一条土狗吧?”有人对李铁柱问道。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李铁柱看着说话的人问道。
土狗怎么了,难道不能当宠物?
然而,李铁柱的话一出,立马引来一阵哄笑。
“一只土狗来瞎凑什么热闹?”
“就是,我们的狗狗那么金贵,怎么能跟一条土狗为伍呢?”
“别拉低了我们家狗狗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