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眼见着一下子抄家这么多人家,京城自知没有什么关联,自觉很安全的官员们,一个个自然眼珠子就放到了这些实际利益上。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人家皇帝也学精明了,在吃过亏,知道自己总是当冤大头之后,他很想把这些官员们也拿出来放放血,添补一下自己的损失。好在这些人家抄家后,抄出来的银子实在是不少,一下子让户部发了一笔横财,这才让皇帝稍稍心里平衡了一下,不然说不得他还要想着怎么把这些东西的价格往上涨一涨呢。要真是这样,那么那什么后宫妃嫔省亲的大戏,估摸着就要提早四十年举行了。
不过即使这样,皇帝也不准备继续吃亏了,为了能让自己更精明些,让自己能顺势看清楚,这些官员的家底,看清楚这些官员对自己的忠心,清廉程度,皇帝先让人去打听了所有物件的行情,然后开始准备集思广益,想法子怎么把东西卖上一个好价钱。
这可真是为难死了那些被皇帝拉去开小会的大臣们了,虽然说能有这样开小会的待遇,这说明了自家是值得皇帝信任的,是值得骄傲的事儿,可是他们都是专精做官的本事的人,对于做生意什么的,实在是不精通,这又能出什么主意?他们连自家的事儿都不一定管的好不。
不过即使他们再不懂,在皇帝面前也不能说,更不能没有一点建议,不然岂不是告诉皇帝他们都是水货?那以后他们还要不要混了?失了圣心想要再得回来,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所以这些大臣们那真是皱着眉头,揪着心,脑子开动的飞快,在那里不断的想着一个又一个他们认为可行的法子。
最终还是有人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专业的事情,那就让专业人员来操办,比如请京城最最有名的古董老字号的东家过来,请他说说有什么法子。
对于这个东家来说,做了一辈子商人,这是他们祖宗十八代最最荣耀的时刻了,居然有机会见到各位朝中重臣,是的是重臣,皇帝是不会见这个老家伙的,不是他不想第一时间听听这个老头的建议,也不是对着商人有什么歧视,二十他需要考虑到朝中士族人的感情,要是他有半点看中商户的意思,那妥妥的会引起强大的反弹,士农工商,这可是千百年定下的规矩等级,不是随意就能推翻的。就是这些重臣们出面也已经是了不得的礼遇了。估计御史们都能为了这个喷上他好几天的口水。
好在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人家真给了好建议,那就是拍卖,给出一个底价,然后直接让这些想要买的人自己相互提价。如此一来朝廷什么贪财的名声都没有不说,各家还都能满意,接受,甚至还能顾忌到整个京城所有的人家,官员,甚至像是最热门的田地庄子,直接可以分成千亩的,百亩的好几种,然后分开来拍卖,不但能获得更高的利益,还能让那些原本没有机会的底层官员也能买到好田地,也算是另类的进行了一次新的土地划分。不至于多的更多,少的更少。而这有了竞争,想来最终的成交价格,不会低于原价的九成,甚至是十成十。这倒不是拍卖不会火,而是因为各家都是秉承着捡便宜的心思来的,若是太高了,或许就没有愿意出手了。
至于那些其他的东西,即使再不热门,按照这老东家的猜想,怎么也能卖到物品价值的八成上下,如此一来,可以说朝廷能比原来处理的方式多出三成上下的收益。别看这只是三成,你要知道,这可是好几个官员的家底,还是京城油水最多的几家人家,就算一家人家家底是一千万好了,去除这里头现银和银票三成,三百万,在去除这大宅子,还有一些其他不值钱的东西,这能摆出来卖的,怎么也有五百万以上,以前五成只能得到二百五十万,而现在呢?那就是四百万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如今的物价,这些多出来的银子,都能把京城城墙重新修一遍了。可见这里头的浮动有多大。
至于这些人家为什么有这么多钱?亲,能把两文钱的鸡蛋卖到皇宫就成了一两银子的人,你觉得他们能贪污多少?就算是整个部门一起瓜分,就算是把所有有关联的人都塞上一遍,这些人也绝对能攒起这样的家业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一个联合体的和珅,是暗地里的盐商啊。
这一年的冬天,京城依然是忙碌的,在去年的拐子案造成了整个京城一片热议之后,户部搞出来的这个拍卖,比先头的那些个抄家都让人群情激动。不说别人,就是甄老爷都激动了好几天,自打打听到这田庄拍卖规则之后,甄老爷就开始筹集银子,把家中能取出来的银子除了日常的开销那是全部都拿出来了,整整一万五千两,真是掏老底了,甄回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都以为他老爹这是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了。至于甄老爷?他已经和甄太太说好了,要是运气好的话,他准备最少拍下五百亩来,把京城田地凑成一千亩。就是铺子也准备买上一两个,每年光租金就已经很让人眼红了。还有宅子,要是能买上一处四进的位置好的宅子,那才是他的最爱啊,如此一来,自家这有些不成样子的宅子格局就不用在忍受了。真是越想越多,越想越觉得银子不够啊!
说起来,田地是最根本的,也是最让人心动的一样了,甄老爷以前不是没钱买,而是没有地可买,除非他愿意买到比通州还远的地方去,如今好了,终于有了机会了,只是这样的美梦做的人太多,特别是那些往日和他一样,攒了不少银子,没处买地的六品以下的官员们,看着都像是要赤膊上阵的样子了。所以甄老爷很有些吃不准自己是不是能顺利的如愿。
倒是甄太太更加的实惠,她看中的更多的是那些珍贵的木头,还有好些的全套家具之类的。要知道他们家可是有两个儿子将来要成亲,有一个闺女要出嫁的,这到时候家具什么的还是很要紧的,哪怕不是什么顶顶珍贵的木材,中等偏上总是要有的吧。还有那些摆件,古玩,也是要紧的,留着将来当聘礼,当嫁妆什么的都是好的。要知道好些的珍贵物件,那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店,别处可不一定有地方淘换去。
为了这些个东西,甄老爷和甄太太难得的有了分歧,还争执了起来,最终还是甄老爷投降,没法子,媳妇说的也都是正紧的道理,闺女从出生开始就准备嫁妆,这是所有人家的共识,他总不能全然不顾吧,为了闺女,妥协的甄老爷最终决定拿出四分之一的银子买置办这些东西。哎,还是家里钱不够啊,他还想买些古籍珍本呢!
所有人都在热切的盼望着拍卖的开始,只有甄回,整个人都有些傻愣愣的,不知道在想什么。要是有人能走进他的脑子里,只怕这会儿也会感觉有些乱,因为他正在不断地回忆,以前有没有听说自己国家在封建时代有过拍卖的历史。实在是太意外了,这里居然出现了如此具有现代化流程的事件,居然还搞什么给田地重新划分大小,划分等级,这真的不像是那些文官们的手笔啊!难道说他除了蝴蝶事件的发生与否,居然还能蝴蝶人的脑子了?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甄回的发呆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老爹找来了,原因很简单,这个越来越有点不像爹的爹,过来筹钱了,他可是知道自家儿子的小金库的,即使在少,估计一千两也能摸出来,这个时候不拿出来先紧着家里用还能到什么时候?
甄老爷这个动作差点没把甄回给吓死,他的小金库那可是他的心肝,怎么舍得就这么给出去?好说歹说,最终给出了五百两意思意思,当然作为儿子,他也是很会给父亲解忧的。
老爹钱不够?这个好办,趁着如今没有什么追还国库欠银的事儿,先去国库借上一万两好了,以后每年还上两千两就成,还不用利息,这么好的借贷条件不用是傻瓜。当然还钱是必须的,准时更是必定的,信誉什么的对文人最重要了,更别说这里头还有皇帝监视呢。至于为什么不一次性还?态度决定一切知道不?只要你还钱,你就是好同志,就不用担心被秋后算账。特别是有那么多不肯还钱的老无赖在那里对比的情况下。
像是甄回这样的聪明人其实真的不少,就在甄老爷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拍卖现场的时候,户部最新统计结果表明,这一段时间里,来国库借银子的人超过了一百,而总共借出去的银子,超过了三百万。好在有了甄老爷这个诚实孩子打头,第一个写上了具体的还款计划和时间,让户部的人总算能稍感安慰,不用担心全部成为死账,呆账。不然估计他们这会儿都能哭死了。
☆、第58章
拍卖的方式来放出抄家的东西,这在京城,那绝对是从来没有过得事儿,就是往前朝寻个例子都没法子寻,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事儿都有点让人瞪目结舌,比如这解说物品价值的人,居然是个古董店的东家,这让人很不理解,什么时候一个商户居然也能参与到官员们的事情里来了?只是人家理由也很充分,这不是尊重专业人士的意思嘛,再说了,这真要找什么官员去干,好像也没有人肯干,这毕竟对于读书人来说有些丢脸,最要紧的是,对物价的精确程度上也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最终大家也只能默认了。当然这账房那是一定不能放弃的,还是户部的老账房负责。
而这一次的拍卖场地也绝对让人无语,居然是安排在了贡院!为了这个,不知道多少老夫子摇头,表示不满,可惜这事儿就是户部也没有法子,谁让这附近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场地了呢。
参加拍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还要考虑到公平公正的问题(这个是皇帝特意要求的,为的就是让参与的人更多些,土地更加分散些。)所以这贡院就成了最好的场地了,每一个来参加的老爷一人一个贡院里科考用的小房间,就是那种三尺宽,三尺深的考房,现成的凳子,桌子齐全不说,还谁也看不到隔壁其他人的情况,安全性更高,竞争性更强了,毕竟看不到人,就没有什么抢了上司彩头的估计,能更加随心出价。
你别说,这贡院,作为京城会试的场所,全国科考的中心,其实环境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最靠近最中心位置的这些考棚,那都是最干净,最整洁,最体现考场威严和肃穆的地方了,更因为离着考官的工作间近,这里就像是整个贡院的面子工程一样,什么偷工减料都不存在,白墙,黑瓦,怎么看怎么利索,坚固。这一次因为是要接待官员,这负责人还特意找人重新刷了一遍石灰,彻底休整了一遍。如此一来,看着越发的好。
各位大人到了之后,因为还没有开始,甚至还有不少人很有兴致的重新参观了一下往日自己参加会试时候曾经呆过九日的考棚,也算是忆苦思甜了。
等到这拍卖开始,这一次的拍卖方式也让人吃了一惊,流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由户部派人把要拍卖的东西送到每一个买家面前,让他们看一遍,一来是确认一下物品,二来也是给他们一个近距离了解的机会。随后有兴趣的只要在每一个考棚里准备好的单子上写下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然后放到门口的竹筒里就成了,随即会有兵丁过来取走这些标注着各个考棚门牌的竹筒,放到主席台,由户部的人一个个拆开,一一宣读,每一个人都能听清楚别人的报价和自己的报价,是不是有什么错漏。于此同时每一个的笔迹也是所有人不能作假的铁证。
等到所有的价格都出来了,报价最高的那一个天然的就获得了这拍卖物品的所有权,没有丝毫可以作假,走后门的可能,要是有同样的价格出现,那么这物件就需要同样出价格的几家再一次重新定价一次。直到最高的一名出现为止。
或者说这是几百年来,甚至是几千年来朝廷发卖物品最最新奇,最最公正的一次了,所以即使有几个有些倚老卖老的人感觉有些不怎么有面子,可是真操作起来,每一个人都很有兴致,甚至有些喜好求名的家伙还盘算着这事儿是不是会被载入青史,自己是不是会被留名等等。而那些小官更是激动,他们终于也有了平等购买好东西的权利了!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反正这一次虽然卖东西比以前慢了很多,可是基本上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满意,头一天的田地一项是人最多的,也是所有人参加的兴致最好的,最终卖出来的价格,更是让皇帝满意,十成十的收回了价值,有什么比这更让皇帝高兴的事儿?就是户部上报说各家都有些借款,他都能不放在心上了。借吧,借吧,借了朕的银子,买朕的东西,看着是朕吃亏了,可是这银子你们能不还?敢不还?有这个胆子,就让你们家的家产也成为被拍卖的一部分。
至于甄老爷的还款计划,皇帝表示更加的满意,恩,这个家伙很是识趣,也是个老实头,这样的人可以用啊,这么有眼色,知道皇帝的钱不好借。不用问,让皇帝满意的官员,前程绝对是可以的,甄老爷这一次听儿子的话借钱还真是结对了,借出了好印象了。
甄老爷在贡院整整坐了一天,最终收获颇丰,买下了整整一千亩上等田,虽然因为价格原因,最终他买的都是通州还要往南的那一边的地方,可是就这样他已经是很满意了,上等田呢,就是在苏州,他家也从没有这样大的本事,这一次真是捡着便宜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从无数的官员八卦中得知,这一次放出来的头一批次抄家的人家,一共有七家,真心不是少数,而这些人家的家产中田地加在一起,足足有三十多万亩田地,还有这些人家管事,管家等一些家奴们家中抄出来的,也足足有将近十万亩田地,还一个个都是好地。这其中那些大庄子基本都是主家的,像是其中百顷(5000亩)的庄子就不下二十个,还有二百顷的九个,五十顷的四十多,这些才是那些中上等人家最看重的,也是争夺比较激烈的,而像是他买的二十顷,或者其他小官们看重的十顷的小庄子,在这些大户眼里那绝对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是那些管事,管家们的家产,那些人家买这些都觉得丢脸呢,也正是因为这样,四十多个二十顷,八十个十顷的田产才能由着他们这些小官们分割。
甄老爷可不管这出处是哪里的,他只要知道这是好地,这一次让他们用九成的价格就买下了以前买都买不到的好地,那就足够了。一千亩啊,一年出息最少也是一千两,多的话,足足能有一千五百两呢。世家大族看不上,他可是很满意的,别说是他,其他的家境不怎么样的官员们一个个也都很是满意,像是甄老爷翰林院的一个同僚,就一口气买下了三处十顷的地,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他说的更加实在,一处给闺女当嫁妆,一处留给小儿子,还有一处合着原本的田产,正好传给长子,这一下子每一个都不落空,也算是他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了。就是他死了,也不用愁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