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春秋做贵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23章:却是菜鸡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二个选项是从谨慎出发,只不过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极可能让没有参战的越国水军成功脱离战斗。

从规模上来讲,越国水军肯定是数量比原国水军多。

算质量的话,仅以战船的数据以及性能,肯定是原国水军这边优势。

可是以兵源素质来说,越国水军不敢说身经百战,起码原国水军进行的是第一场交战。

稍微天人交战一小会,智武开始下达一连串的命令。

范蠡没有多话,心里则是想道:“难怪大王会选智武当水军统领。他尽管已经懵了,稍微得到提醒就立刻做出决断,选择不计代价消灭更多的越国水军。”

这么说吧,只要这一支原国水军不彻底覆灭,能够重创越国水军就等于是对“琅琊”战场起到最大贡献。

为什么那么说?因为原军已经在陆上将越军堵死了退路,遭到重创的越国水军哪怕还能偷偷靠岸接人,规模被锐减之下还能接回多少人呢?

说句难听的话,到时候哪怕越王勾践成功被接回越国腹地,越国在北方战场葬送掉十多万大军,水军也遭到重创,拿什么来抵抗原国陆军的入侵?

原国这一边的水军损失惨重怎么办?就那么办呗。

讲道理,原国水军就是全部覆灭,大不了就是继续造船和招募水军士兵接着练,以原国的人力物力根本不算什么,顶多就是水军晚点成型。

若是越国水军损失惨重,等于说失去了大量有水战经验的将士,几乎回到了跟原国的同一水平。

就问问,不计较人命的话,一样损失惨重之下,原国和越国到底哪个国家比较亏?

新的原国战船闯进交战海域,必然会对早就参战的原国水军起到鼓舞作用,并且新的战船加入进来也能救起落水的袍泽。

有一个小常识,内河的水温其实比海水要低两三度,澹水比海水更容易结冰,可是人泡在河水里一定比在海水里更舒适。

鹿郢看到己方战船一直突不过去,再看到原国水军有增援,左右两翼的原国战船也在突进,很清楚再不走可能就没有机会走了。

“撤退,撤退!”鹿郢最后看一眼正在交战的水域,下达命令的同时别开脸。

想撤退自然需要有一个调头的举动,船只没有船帆全依赖划桨的前提下,调头真要比依赖船帆更简单,命令水手单边划桨也就是了。

海洋会向内河那样分上下游吗?还真的有,只不过叫海流,也称洋流,又区分暖流和寒流,会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水平流动,只是并非每一个海域都有海流。

在“琅琊”沿海就有一股由北向南海洋,很凑巧的是原国水军位于北面,越国水军位于西南面。

越国水军撤退的动作当然是被原国水军看在眼里,智武当即下令让左右两翼的战船重新升起船帆,风力与划桨两种动力进行增速。

鹿郢在看到原国水军升起船帆时,一下子给愣住了。

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存在有船帆的船,只是战船由于设计问题没有加上船桅而已,一些船只乃至于小舟其实是有船帆的。

至于吴国、楚国、越国等国家为什么不在战船设计一个船桅用来挂帆,大概就是当前时代的没有防火的船帆所导致吧?

毕竟,全木结构的船很怕火,遭到火箭命中其实没有那么快让木头燃烧,容易着火的船帆被点燃再掉下来覆盖甲板,一大群人瞬间遭殃不提,比火箭的燃烧面积要大得多,危险性可就成倍增加了。

鹿郢之所以愣住有两个原因,首先觉得原国设计战船的人不够专业,会遗漏掉战船有船帆带来的危险;再来则是犹豫要不要放弃撤退,使用火箭攻击原国战船的船帆引燃整艘船。

可是,撤退的命令才刚刚下达,各战船都已经在做调头的机动,马上给予完全相反的命令,会不会让己方舰队陷入混乱?

心里有不少顾忌的鹿郢只能放弃下达推翻上一个指令的命令,同时让各船准备好火箭。

有了船帆的增速,航行速度会更快,对不对?

这点基本常识鹿郢要是不知道,配当一个越国人吗?

恰恰是因为知道,鹿郢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周遭的人脸色也全都变了。

这一刻,他们无比清楚一点,逃绝对逃不过。

鹿郢面临一个极大的难题,到底是边战便往更西南方向退却,还是选择朝“琅琊”沿海方向退却?

看到原国战船行进速度远比想象中还快,鹿郢明白没有过多犹豫的时间,一咬牙下达新命令:“虎缺率部挡住敌军,余下退向岸边!”

逃那肯定是逃不过的了。

鹿郢心里更大的负担是一旦折损过重,等于陆上的越军也完全失去退路。

可是,新的命令下达之后,鹿郢后知后觉地愣了愣,心想:“第一次交战就被迫撤退,真的退到海滩上,不等于是被困住了吗?”

道理肯定是这样的道理,越国水军节节舍弃部分战船拼死拖住原国水军,一直退到近海的大陆架时,讶异地发现原国水军不再追击了。

大陆架是从陆地倾斜向大海,好些沿海可能海滩之外的几百米就不足三四米深度,吃水不深的平底船还能靠岸,吃水太深的船只则是会搁浅。

这个就是原国战船无法再追的原因,只不过越国水军显然是不知道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