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兵在1917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70 基尔波诺斯(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天兵在1917作者:马口铁

170基尔波诺斯(上)

军委围绕如何撤退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都倾向于图哈切夫斯基的先稳固防线再撤退的方案,但是军事素养更好的伏龙芝、乌博列维奇、阿尔克斯尼斯和特里安达菲洛夫的强力反对下,该方案被无情的否决了。

李晓峰的方案被通过,撤退行动必须立刻展开,而至关重要的就是由哪些部队负责殿后阻击。实话实说,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任务,几乎等同于自我牺牲。

而如今处于第一线同德军对峙的部队无疑都是红军最精华的力量所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牺牲谁能忍心呢?

“越是精锐的部队就越是要为苏联的整体利益服务,就越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李晓峰如是说道,“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必须带头留下!”

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事图哈切夫斯基的心头肉,也是之前军委的重点建设部《无》《错》队,图帅重新上台之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亲儿子抢了回来,将罗科索夫斯基调去了第九机械化军当军长。

当时,图哈切夫斯基的做法让李晓峰是相当的恼火,倒不是不忿图哈切夫斯基抢走了近卫第一机械化军,而是恼火图哈切夫斯基竟然只将罗科索夫斯基平调到第九机械化军,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资历,完全可以提升为集团军副司令或者参谋长,军衔怎么也得提一级。可图哈切夫斯基却一毛不拔,甚至还暗地里压了罗科索夫斯基一把:“该同志在任第一机械化军军长时,并没能完全领会大纵深作战的精髓。还需要锻炼!”

这样的评语是很不负责任的。如果不是当时大战在即。不宜同图哈切夫斯基掰扯,李晓峰绝对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而现在,在决定谁垫背的时候,李晓峰就开了一枪,你图哈切夫斯基不是牛逼,不是不给面子吗?那我也没必要给你面子,你的心腹爱将就死在那儿吧!

当时图哈切夫斯基的脸刷的就白了,直勾勾的盯着李晓峰。仿佛要咬人一样。不过李晓峰却毫不退让的说道:“作为红军的重点建设部队,难道不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这句话给图哈切夫斯基哏得够呛,因为他刚想说近卫第一机械化军是精锐部队,用来阻击牺牲太不值得了。谁想到李晓峰偏偏要强调模范带头作用,其潜台词很清楚:“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之前待遇冠绝全军,有最好的武器、配置好的军官和最好的士兵,补给优先级别也从来都是第一位的,总不能只能你们吃肉不啃骨头吧?”

尤其是伏龙芝也补充了一句:“让近卫第一机械化军留下阻击敌人,有代表意义,也容易做其他部队的工作。我认为很合理!”

图哈切夫斯基这回真的着急了,忙不迭的建议道:“那应该将该军优秀的军官撤出来吧?让他们就这么牺牲太可惜了!”

这话不光李晓峰不爱听。伏龙芝更是生气:“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让其他同志去送死?这是什么搞法?!享福的时候一拥而上,受难的时候就想拔腿走人,这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一个军官也不准调动,是谁的职责谁就必须承担起来!”

伏龙芝的话决定了近卫第一机械化军的命运,不过李晓峰并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而是立刻就建议道:“当然,我们不能让掩护主力突围的阻击部队就这么飞灰湮灭,应当给这些部队留下一部分种子,将伤员、之前曾获得过红旗勋章以上嘉奖的部分军官和士兵调走,拟每个师抽调一千人。今后将优先重建该部队!”

这么一来反对的阻力就更小了,不过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情况,当政委们向部队传达这一精神时,按计划应该抽调出来作为种子的那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兄弟,甚至有苏联英雄如此说道:“没有其他的战友和同志,我也无法获得这个荣誉(指苏联英雄称号),现在让我一个人苟且偷生,这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请让我跟我的同志们呆在一起!”

政委们费了极大的力气,几乎是用枪逼着才凑够了“种子”的数量,而在接下来离别的时候,不管是留下的人还是离开的人均是抱头痛哭。

永别了,战友们!一定会有那一天,你们会重返这片战场,那时候请带给我一朵向日葵(苏联国花)。

8月3日,红军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开始了,几乎平均每个集团军都留下了大约一个军的兵力阻击敌人。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战下来红军在西线的部队就消失了三分之一。

“新兵的训练以及从其他军区抽调部队必须立刻开展,可以预见,就算我们能在明斯克、基辅一线稳固战线,敌人也会发动疯狂的攻势。为了不使全盘崩溃,我们需要尽快的弥补之前的损失!”伏龙芝忧心忡忡的说道。

“预计在八月底,我们还能动员大约三百万预备力量。”托洛茨基如是说道。

说到这,不得不感谢一点,为了应对这场战争,苏联从三十年代初期就在做准备,比历史上要充分得多,相当一部分适龄青年都经过了初级军事训练。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十万飞行员和百万驾驶员培训计划。

从1933年开始,苏联政府就开始建立大量的飞行和驾驶俱学校,通过长期分级明确的培训制度,用了7年多的时间培训出了大约十万名飞行员和接近一百万驾驶员。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一百万驾驶员,可不是仅仅会开汽车的那种,其中绝大多数都能驾驶履带车辆,并具备一定的修理技术。这也就让红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基本上不用为飞行员和坦克手发愁了。

至少托洛茨基现在是不担心人的问题。他更操心的是飞机和坦克以及其他技术兵器的数量问题。

“根据统计。截止到7月25日。我军共损失坦克2700余辆,装甲车1800余台,各型火炮千余门,战斗机1300架,轰炸机、攻击机1000架,汽车两万余辆,车头500台。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完全损毁,不具备修复价值……”

托洛茨基报数据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接下来扩充军队,武器怎么解决?这些损失足够苏联的重工业大跃进一次了。当然,此时托洛茨基提这个话题,未尝没有为图哈切夫斯基报仇的意思,毕竟刚才李晓峰可是给图帅逼得够呛,于情于理托洛茨基都必须有所表示。

可是李晓峰早就料到托洛茨基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反正没能让托洛茨基在这个问题上抓到一点把柄,甚至他超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伏龙芝的高度赞赏:“安德烈同志的工作是不可思议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将苏联动员了起来,各行各业完全进入到了战时状态。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开展工作。而此时,我们的敌人却还沉醉在之前的胜利当中,柏林、巴黎都是歌舞升平,完全可以这么说,德国人不是在1945年才输掉这场战争的,在1941年,不,应该说在1933年他们就输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