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崛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九十九五章买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帝国崛起作者:断刃天涯

第九十九五章买厂

第九十五章买厂

腊月二十八,团练营也放假了,个月的训练下来,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谈不上脱胎换骨,看着也很精神了。团练服和家丁服是不样的,张家庄服装作坊出品的棉衣棉裤棉帽子,穿着人都肿了圈。团练没有要求剪发,就是每个人入营之前拿石灰水洗头,免得把虱子带进营房内。带着棉帽子,这个头发就不能盘起发髻,只能用带子扎起来。

放假之前,发了饷银,每人二两银子,其他的都没了。相比之下,墙之隔的家丁讲武堂的120名新生,完全又是另外番景象。进学堂就得先剃头,有了之前期的榜样,现在没有人会抗拒这个。学员服装全部来自现代,好看不说,还轻便。外头套的是呢子大衣,头上戴着圆筒帽,人人背着个背包,里头装着学堂发的点年货。东西不,但是有烟有酒有糖有罐头,比起那些团练,可谓天壤之别。

这种认为制造的待遇区别,很自然的给所有人产生了心里暗示,学员高人等。

团练是数,学员是少数,想要进入这个少数,就得在夜里的识字班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以保送进家丁讲武堂,也可以自己报考,每半年次考试的机会。

绝大数的团练还是很满意这里的待遇,年四季都有发两身换洗的服装,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吃的也好,就是训练累点。庄稼汉还怕累?说笑呢。

怀揣二两银子的军饷,走进军人服务的大厅。不是团练么?怎么这里处处都是以“军”字开头?大家不明白,但是也不需要明白,记住就行了。

二两银子的购买力是很惊人的,大数人都选择了买粮食,剩下点钱才会考虑别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样,总的来说销量最大的是小米。营房外等了很独轮车,年节的时候当兵的钱好挣,这点已经是经验之谈了。

三三两两的团练兵出了营房,顺利的关系好的结伴而行,辆辆独轮车满载着各种年货,个上午下来营地就空了,就剩下些主动留下来的兵丁看守营房。这些人不,也就是十几个,这些人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比较厚道,长官提出主动报名留守时了出来。

不过很快这些人就成为了被人羡慕的对象,因为发个月的饷银。用这些银子买了年货,有专人给送回家,保证家里人能感受到他当团练带来的好处。

丁子雄现在不是学员了,作为期学员中的佼佼者,现在是团练营队长,当初起蹲小黑屋的难兄难弟翁正清是副队长。其他学员中,些人被留下当了教官,几个枪法准的,被单独选了出来,每天接受些特别的训练。的跟两人样,在团练队中担任各级长官。以前被教官折腾的很惨,现在这套都被用来对付这些心菜鸟,翻身做主人的滋味真不错。

别看他们都很风光,大家心里都明白,旦真的要上战场,他们都得在最前面排。这是军官守则上清楚写明白的,你可以不遵守,旦逃跑或者后退,上级军官在战场上就地处决你。

作为队长,丁子雄是队里最后个离开的,同行还有翁正清,两人的家可谓南辕北辙,出了营房走段大路就得各奔东西。独轮车是早就租好的,人车年货,在车岔路上分手后,各自上马而去。军马是队官级才能拥有的待遇,这个团练营本身就是个等级森严的地方。明朝人对此有很高的认同感。

翁正清现在的饷银是每个月18两银子,丁子雄比他2两。差半级就是2两银子的差别。实际上饷银最高的不是这队官级的,而是那些枪法特别好和些身手好的人组成的特别小队,他们拿的饷银是22两。为什么拿这么,看看人家的训练就知道了。大冬天的,在野地里趴就是半天,甚至久。

温正清不会去嫉妒这些人,上了战场,部分特别队的人就是所谓的斥候,要死他们先死。然后才轮到各级队官。值得提的是,招团练的时候说是招了5个队,实际上招了10个队,其中5个队叫什么预备团练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后勤辎重。正规团练队里不好好干的,直接踢进预备队,再不好好干,就开除。

正规军和预备队的军官待遇是样的,士卒的待遇就不同了,预备队拿半的饷银。

骑在马上的翁正清神态肃然,内心却无法平静。家里捎来信,说是上门说媒的人把门槛都踩断咯,这次回去他得去相亲,父母看了好几户人家的闺女,换以前也许就定下了。现在嘛,他让人带信回去,说是要自己看了才能决定,家里父母就同意了。

张家庄团练营的队官,说出去谁家闺女不动心?想到这里,翁正清不免暗暗自豪。当年排队报名当家丁的时候,可是没少吃人白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