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归黄金年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重归黄金年代 第6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大琪笑着回道,爽朗的笑声在屋里回荡,宋援朝一听也乐了,同时也笑了起来。

“回来这么多天了,户口迁好了?工作的事呢?有什么打算?”宋援朝问。

李大琪抽了口烟,摇头道:“户口还要等些日子,至于工作……我家现在的情况你也看见了,现在我爸在电子厂车间上班,我妈倒是老样子,还是在纺织厂。”

“不对啊,我记得李叔叔以前不是工程师么?怎么现在跑去车间了?”宋援朝皱眉问。

“一言难尽。”李大琪叹道:“我爷爷走后我爸就下放车间了,这世道人走茶凉还真是一点都没错,要不是我妈亲戚在这有套房接济,说不定我一家就得去睡大马路。”

皱着眉头,宋援朝问李大琪按照政策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去找厂领导反映情况?

可李大琪苦笑着告诉宋援朝,占了他们房子的那家就是现在的厂领导,找了又怎么样呢?难道对方能把地方腾出来再让给他们家不成?

此外,李大琪这一次回来工作没有着落,李叔叔还打算求厂领导给李大琪一份工作呢,假如这时候因为这事得罪了人,那么李大琪的工作就没丝毫希望了。

“这不欺负人么!”听完李大琪的解释,宋援朝心里顿时一团怒火,这天下哪里有这样欺负人的?

“没事援朝,这种事也不是我们一家,想开了就好。”面对宋援朝的不忿,李大琪反而安慰起了他。

第11章 南方

骂了句娘,宋援朝心中烦躁,拿起烟抽了口,谁想一抽之下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烟已经灭了。

把烟头随手丢进烟缸,宋援朝问李大琪厂里对他的工作安排有什么说法,李大琪无奈地告诉他厂里直到现在都没回复,这些天他爸一直在想办法呢,无论如何这工作总要先解决,哪怕就算是干个临时工也行,总不能一直在家无所事事吧。

“其实我和你说,我还真不想去厂里上班。”李大琪又抽完了一支,正要摸第三支烟,宋援朝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今天出门时带的好烟递过去:“你少抽点,就算忍不住也尽量抽好些,你这烟太差抽多了对身体不好。”

“没事,我身体好着呢。”李大琪笑着接过烟,瞧了眼顿时眼亮了起来:“这烟不错,嘿嘿,便宜我了。”

拆开,叼起一支点上,李大琪舒坦地吐出一团烟雾:“这些天我一直在外面转,现在回来的知青实在是太多了,其他的地方不说,光是我们这片就有好几十个,这些人找到工作的一个巴掌都能数得出来,有大半还是家里老人早退让孩子顶替的。”

“我爸妈年龄也不大,而且我爸那人你也知道,在厂里搞了一辈子的技术,要是没工作可要了他老命了。纺织厂那边全是女工也不适合我,所以我也不想走顶替的路,另外我妹妹打算明年考大学呢,顶替我爸进厂这家里收入就得少一大截,这条路我爸和我商量的时候直接就被我否了。”

宋援朝点头表示理解,虽然顶替是一条出路,可同样也是最无奈的出路。

知青回乡后,许多家庭为了子女工作的问题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走了顶替进厂的这条路。

虽然这条路可以为子女解决工作问题,但作为家长,许多人还远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就像李大琪的父亲,现在还不到五十岁,他这种干技术的人才,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人生的黄金期。

另外,顶替家长进厂工作,这工资待遇全部是按新进工人来计算的,这样一来会吃亏不少。

要知道那些在厂里干了一辈子的老人,他们的工资加奖金、补贴什么普遍相对较高,而子女顶替之后拿到工资是最低级别的,就算加上提前退休的退休工资,两者合计也比老人工作时到手的少些。

“男子汉大丈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李大琪眼中有光,神色坚毅拍着胸口对宋援朝道:“在辽东八年,老子不一样熬过来了?难道回来反而就活不下去了?这不可能!”

“我早想过了,大不了就先打打零工,干些杂活先干着再说。另外下乡时有个羊城的知青和我关系很铁,前几天来信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那边的气氛缓和了许多,做小买卖的人这些日子断断续续都冒出了不少,政府那边也默许这些,虽然辛苦但能挣着钱,问我要是在沪海呆不下去索性就去羊城找他,和他一起干,反正也饿不死自己。”

宋援朝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前世的时候没能联系到李大琪,一来是李大琪的家搬了,二来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前世多年后,宋援朝才打听到李大琪早在1979年的时候就离开沪海去了南方,他之所以去南方恐怕就和这提起在羊城的知青朋友有关。

到了南方后,李大琪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那边,之后或许也回过沪海,不过那时候宋援朝的家因为拆迁的原因也搬走了,两人就此再也没联系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18召开的,现在才过去了短短两个月。

这次三中全会正式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对此宋援朝自然是很清楚。

可因为种种原因,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南方开始,之后几年才逐步推行到了全国各地,所以从李大琪所讲的关于羊城的情况应该是准确的。

去羊城的确是一条出路,虽然这条路一开始不好走,也很辛苦,但成功的人不少。

宋援朝知道,李大琪就是这些成功者之一。

在后世的时候,李大琪在南方的确赤手空拳打出了一片天地,虽算不上什么巨富,但也是地方颇有产业的商人,由此可见李大琪这条路并没走错。

“这个我也听说了,中央在去年年底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羊城和鹏城是试点,尤其是后者据说还要成立经济特区,不过关于这件事上面还在讨论。”宋援朝有些记不清特区的成立具体时间了,但他确定是明年,也就是1980年。

“对对,这和我老铁信里写的差不多,没想到你也听说了?”李大琪很是兴奋道,这一激动嘴里就冒出了大渣子味,毕竟他在辽东呆了整整八年,当地话早就说的极溜。

“怎么样援朝,要不我们一起去南边闯闯,打小你就比我聪明,有你在我也放心,我们兄弟两个携手南下羊城,一起打出一片天地!”

李大琪拍着大腿越说越来劲,想拉着宋援朝一起干。

说实话,宋援朝还真是有点心动,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在昨天的时候宋援朝已经考虑好未来的路怎么走了,并已开始付诸实施。

“南边肯定会去,不过不是现在。”宋援朝想了下如此对李大琪说道。

见李大琪有些疑惑,宋援朝笑道:“我自己有点想法,也有些打算,具体的暂时还不成熟,等过些日子再和你细说。不过我有句话要问你,既然国家开始改革开放,这绝对就不可能只开放南边,沪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难道就会例外?”

“这……”李大琪愣了愣,思索了会儿点点头:“这也是,没道理把我们沪海排除在外。”

“对啊!”宋援朝道:“你想想,无论是城市基础、人口、轻重工业、经济,沪海都是最强的,这是沪海的优势。国家不会看不见,也不会把沪海排除在外。”

“大琪,如果你信我的话,暂时不要南下,先等等,至少等户口问题解决,时机成熟了我们一起过去,我保证,到那时候绝对比你现在去更好。”

李大琪听完后毫不迟疑,一口答应。按照他的话来说,他不信宋援朝还能信谁呢?何况早些晚些对于现在的他也没什么区别,既然宋援朝这么说了,李大琪就等等呗。

从李大琪家出来已是下午四点了,原本李大琪是要留宋援朝晚饭的,不过被宋援朝拒绝了。

现在李大琪家的条件不好,小小的蜗居住着四个人,李大琪没工作,他妹妹李晓芸还在读书,宋援朝可不想让李大琪为难。

况且作为一辈子的朋友,不吃一顿晚饭又算得了什么,同李大琪约好改天来宋援朝家两人单独聚,宋援朝就起身告辞了。

第二天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宋援朝早早地起来去了火车站,拿介绍信买了当天到姑苏的火车票,从沪海到姑苏的火车现在要坐三个多小时,差不多十点多到了姑苏,宋援朝在火车站外找了一辆三轮车,谈好价格后拉着他去了郊外的墓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